前景黯淡:德企在中國 生意不好做?
2017年12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到中國做生意的問題上,德國企業的看法出現巨大變化。年終歲末,在華德國經理們展望來年頗為消極。眾多中小企業認為,無法在華撐過未來5年;大企業則憂慮,將被更多地擠到一邊去。而中共還要在德中合資企業管理層擁有更大發言權,這一點則向商界人士表明,中國有意進一步改變經濟合作領域的游戲規則。
中方加大施壓,要求德企允許中共組織在德企在華經營中有更多發言權,德國在華商會(AHK)對此深感憂慮。在一份聲明中,該商會以不同尋常的明確措辭警告說,德企有可能退出中國市場,或重新考慮其投資決定。聲明強調指出,使黨代表在合資企業董事會中享有表決權,對此,"不存在法律基礎","自由的企業決策是創新和增長的基礎"。
對在華德企而言,條件本已惡化。根據在華外國商會最近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首次有一半企業不再考慮投資新的基地;在中國不再受歡迎的感覺增加。儘管各研究機構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新一年的經濟發展預期有所改善,但德國企業將越來越難以"分一杯羹"。
網路速度緩慢以及遭屏蔽、延攬和保住專業人才困難、人員成本增加、同中國企業的競爭激化、市場障礙和保護主義,在在都是大問題。在被問及投資猶豫的原因時,四分之一的德企指出是中國目前的司法不安全和模糊不清的法律框架條件。40%的企業也預期,未來5年內,中國競爭對手們將領跑創新。
網路安全引人憂
中國新的網路安全法將產生的無法預料的影響也讓人頭疼。德企擔心,所計劃的規定將導致必須和盤交出全部訊息,從而不再有商業機密和智慧財產權可言。首要的問題是,哪些訊息必須在中國的伺服器裡儲存,以及是否必須交出密碼。跨國數據傳輸將受嚴格管理,這也是一大麻煩。
如果相關規定真的實施,那麼,僅僅是為能獲得許可,向國內總部傳輸數據,當事企業就必須公開所有訊息,並投入不切實際的大量資源。依照當局制定的新法草案,所涉及的數據和訊息幾乎無所不包,-但凡"涉及或損害中國的政治、領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訊息、生態、原料、核設施或國家安全"。
中國市場沒人可以忽視?
然而,德方的憂嘆在北京成為空響。中方的算計是,德企絕不會繞行中國這個大市場。不過,在華商會的調查報告指出,情況完全可能變化,因為,阻止德企在華新投資的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42%的被詢問者如此預計),而且也是母公司的戰略經營考慮(38%)。
轉變已然開始:2016年,德國在華直接投資額同比下降13.8%;來自歐洲的總投資甚至下降20%以上。德國駐華大使克勞斯(Michael Clauß)在介紹問卷調查結果時指出,"其中一大原因肯定是,環境沒有變得更寬松,而是更困難了"。有企業甚至考慮撤離,其比例雖然還不高,但已從10%升到了12%。
凝煉/石濤(德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