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稀土再停產一個月
2012年12月26日中西稀土之爭
(德國之聲中文網)因其價格政策,中國作為世界上開采約90%稀土的國家不斷受到指責。今年10月,中國生產稀土的大戶包鋼稀土有限公司宣佈,暫停兩個月開采稀土,以穩定稀土的國際市場價格。本周二,包鋼稀土再次宣佈,將停止開采期限再延長一個月。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市場通過減產雖然有了一定的恢復,但"還沒有根本的改善。"據《明鏡線上》援引新華社的報導, 氧化鐠釹的噸位價格(Praseodymium-Neodymium Oxide)今年降到30萬元,是1年前的四分之一。
《明鏡線上》對此寫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采國,滿足世界95%的需求。被稱為稀土的17種化學元素,是工業生產極其寶貴的原材料,用來生產比如電腦、手機、電池、液晶屏幕等。風輪、火箭、電動汽車等環保產品的生產中,它們同樣不可或缺。"
"中國對稀土的類似壟斷的地位,使該國一年多以來同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一直糾紛不斷。為阻止價格一路下滑,北京於今年8月做出決定,關閉該國佔五分之一生產能力的稀土礦。但批評者指出,中國這樣做,不過是強化該國對稀土的壟斷地位。"
"一些工業領域依賴稀土的國家譴責中國,降低稀土出口的做法是非法的,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本國工業創造優勢環境。今年3月底,歐盟、美國和日本在世貿組織起訴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他們認為,中國使用限制出口、關稅以及制定最低價格的手段,對購買方造成損害,並因此違背了該國加入世貿時簽署的協定。"
"中國駁斥了這些指責並解釋說,對稀土的管控有助於保護環境以及礦藏。不久前上任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干勇說,'許多國家都有稀土礦藏,不應僅僅指望中國貢獻出全部的礦藏'"。
設計製造工程的進步
12月26日,全球最長的高鐵線-京廣高鐵正式通車。德國媒體普遍報導了這一事件。《南德意志報》進行了如下報導:"從廣州駛向北京,以前需要20小時,現在只需要8小時了。""通車這一天,北京首先發車,一小時之後,廣州開往北京的列車也上路了。""
《柏林晨郵報》的報導寫道:"周三,中國電視台實況轉播了從北京西站發往廣州的第一列京廣高鐵列車,以及8小時之後抵達廣州的情況。以300公里的時速,中國顯示了設計製造工程領域的進步。"
"從首都北京開往該國南部金融重鎮廣州,列車總共停靠4站。""從北京到廣州,一張高鐵二等車廂的票價為865元。"這條近3000公里的鐵路線,只是最後一段北京至鄭州一段是新修建的,其餘部分在此之前就已營運了。
一個有爭議的雄心勃勃的計劃
《明鏡線上》在報導了京廣高鐵開通後,對中國的高鐵計劃進行了概括:"中國正在擴展它的高鐵鐵路網。在一個估計擁有2億5000萬農民工的國家,流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目前,按照中國的官方數據,高鐵總長已達9300公里。"
"中國政府正在計劃一套綜合性高鐵網路,它包括4條東西走向和4條南北走向的高鐵線,並且在2020年前建成。不過,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不是沒有爭議。人們經常能夠讀到有關修建高鐵項目中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此外,還發生過嚴重事故。去年夏天浙江省發生嚴重火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
報摘: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