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低谷效應
2008年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黃衛平知道,「對於經濟總量龐大的國家,僅是奧運不會給舉辦國帶來所謂的經濟低谷效應。」 但由「後奧運效應」引起的舉辦國經濟衰退的例子之前也不是沒有:例如, 1988年在韓國和2000年在澳洲等国舉辦的奧運都成了奧運經濟發展的反面教材,其中當數1976年的加拿大情況最為慘淡,蒙特利爾奧運會後的經濟低谷效應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1976年蒙特利爾地方政府承擔了奧運會所有場館的建設費用,之後又花費了一筆巨額維持費,以至於奧運開完後,當地百姓要交一種所謂的『奧運稅』,這個稅當地人一交就是三十年。」 黃衛平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再三強調,這樣的教訓應該不會在北京重演,原因很簡單:「北京的GDP只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不像蒙特利爾和雪梨,他們當時動用了全國GDP的五分之一還多。再有北京的人口只佔全國的1.5%,GDP不到全國的4%。即使奧運飯店入住率低,或是旅遊業受到限制,它也不會成為中國經濟下滑的加速器。」
北京不僅無需擔心奧運後的經濟衰退,而且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還抬高了飯店價格。北京似乎更希望吸引外國客人。從業多年的北京某國際旅行社范先生對記者表示:「依據國內高層的有關規定,為保證奧運安全,一切從安全考慮所以要限制國內遊客進京。如果內賓太多,一些景點沒有這個接待能力。就旅遊業來講,實際上外賓創匯比內賓高,所以我們更願意多接待外賓。」
實際的情況是,由於中國官方的簽證收緊政策,外國遊客比去年同期減少很多之外,從7月20日北京機動車實施單雙號之後,中國國內的短途旅行進京團也受到了限制。鄰近的省份如天津、河北等地的短途旅遊團只能分單雙號進京,再加上之前所謂平民賓館的標準間普遍增長到400元/夜左右,內地客人就更少了。
范先生表示:「奧運使得國內旅遊業進入了一個惡性死循環的狀態。就是說奧運期間,外國遊客並沒有比以前多,中國遊客又受到數量的限制,這就導致目前低端商務飯店入住率不高,團裡外國客人相應減少。」
很多外國人想去看奧運,但不是人人都有票,好容易買到高價票後能不能拿到簽證又是一關。黃衛平這樣解釋,「北京大規模修建飯店實際上是從中國長遠經濟發展需要考慮的,不僅只是因為奧運要接待外賓。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發展,還要看飯店指數增長情況。而從中國市場角度來看,北京飯店和餐飲業本來也並不主要是為了滿足外國人才建的,更多的是為圍繞在北京周圍展開的國內及國外商務旅遊活動的增加。」
與這兩年相比,2006年是中國經濟的高峰年,之後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下行期。中國經濟的增長和衰退主要是受周期的影響。黃衛平認為:「中國經濟周期高的時候即使不開奧運,比如06年中國經濟增長也很快。很多人希望單憑一個奧運,就把之前兩年開始下滑的中國經濟逆轉過來,這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