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逐水草而居 蒙古遊牧民往何處去?
馴鹿是蒙古北部杜科哈人的傳統。但是政府規定的自然保護條例禁止非法捕獵,杜科哈人因此擔心他們作為遊牧民的身份難以為繼。
山中遊牧民
杜科哈遊牧民族生活在與俄羅斯接壤的薩彥嶺森林中。根據他們祖先留下來的傳統,幾個世紀以來杜科哈人一直作為遊牧民以馴鹿為生。 Chuluu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的願望是像我們的祖先所做的那樣,繼續保持馴鹿養鹿的傳統。」
以馴鹿為生
位於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內陸國家 - 蒙古共和國,遊牧民族歷來依靠放牧生存,這些牲畜是他們的全部家產。馴鹿非常適應在多雪的高山環境中生存。這使杜科哈人避開了國家歷史上發生的多次政治動蕩。
進入市場經濟
Tsagaannuur是附近森林中的另一個杜科哈牧民村莊。1924年蘇聯佔領外蒙時期為支持當地的捕魚合作社建立了該村莊。一直到1990年蘇聯經濟解體,很多杜科哈人都曾在該合作社工作。1992年蒙古開始實行市場經濟。
牧場變成國家公園
在社會主義時期為保護野生動物實行的狩獵配額制在90年代被遺忘。遊牧民開始大量捕獲野鹿提供給中國市場。該物種因此瀕臨滅絕。為了保護生態,蒙古從2012年開始將大部分杜科哈人的傳統牧場變為國家公園,並給杜科哈遊牧民限定了放牧區域。
身份的缺失
由於遊牧民的行動自由受到限制,政府每月支付補償金。但是杜科哈人擔心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而且擔心其身份的缺失。26歲的杜科哈遊牧民巴亞爾(Naran-Erdene Bayar)說:「我們有一種失落感。因為我們不再像祖先所給予我們的那樣,可以在這片土地自由活動。」
家庭團結
杜科哈社區非常重視家庭團結和維護傳統。他們向其子孫後代傳授所有未來的生存要領。從前杜科哈人完全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如今居住的帳篷營地更加現代化:電話和電視將杜科哈人與外界聯繫在一起。
薩滿傳統
蒙古遊牧民族的原始宗教是薩滿教。薩滿教元素在今天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談到成為巫師,克孜勒奧爾說:「開始時我經常想,為什麼是我?我不喜歡鬼魂附在我身上,但我沒有辦法改變它,因為我被選中了。」
遊牧民的主食
婦女在帳篷內為全家人做飯。像杜科哈這樣的遊牧民族的主要食品是野味肉類和麵條、饅頭等麵食。其中大部分食物直接來自自己馴養的鹿。他們將鹿奶製作成乳酪、優酪乳或者奶茶。
狼骨首飾
如今只剩下40戶杜科哈遊牧家庭。按照字面翻譯,杜科哈的意思是「有馴鹿的人」。但是現在捕捉野鹿將受到處罰。杜科哈人現在只能靠捕殺狼從遊客身上賺錢。他們用狼骨頭製作飾物拿到烏蘭烏爾定居點出售。勞斯洛夫說,這比放牧馴鹿更有利可圖。
語言流失
杜科哈族屬於突厥語系,其語言面臨流失的威脅。馴鹿牧民如今成了半遊牧民族。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年輕一代沒有學過杜科哈語。一位學生對他的老師說: 「我很遺憾不會說我父母的傳統語言。」
保留遺產
Tsagaannuur村學校的語文老師教師拉嘎格寧說,35歲至40歲的杜科哈一代是還會說本民族語言的最後一代人。她和學校的校長一起編寫了杜科哈語語法和語文書,以便讓傳統的遊牧民族語言不被下一代人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