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水污染嚴峻
2014年4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國土資源部4月22日發布的公報,在全國203個地市級行政庭區4778個監測點開展的地下水水質監測中,近六成的監測結果為較差級或極差級。此一結果再次凸顯出中國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德國之聲:中國哪些地區的地下水污染問題最為嚴重?
馬軍:報告中並未指出哪些地區的污染更加嚴重。但是在中國,淺層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是連通的,一般地表水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淺層的地下水也會受到較重的污染。從這個方向上看,華北地區的地下水污染可能相對嚴重。華北又恰恰是中國最缺水的地區,缺水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的超采會形成漏斗區,更容易遭致污染。
現在中國地表水污染較重的海河流域如淮河、遼河和黃河流域支流,以及包括東南河湖縱橫的地區都有一些地表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後,原本使用地表水的農村便利用淺井取用地下水,但淺層地下水容易受污染,他們又無力支付深井的費用。由此便導致農村地區還有近3億人口沒有潔淨飲用水。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由於工業活動,如石油開采、開礦和窪地填埋沒有做好防滲,這些都容易對地下水源造成影響。這裡面影響最大的是有毒有害的物質,長期飲用會導致不同類型疾病。一般性的污染物也會在地下水中沉澱累積,導致地下水中含有對健康不利的成分。一些地下水被用於灌溉,還會對農產品、土壤和生態造成影響。
李克強總理3月稱對污染問題宣戰。中國環保部會正按照國務院要求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您認為這樣的計劃是否能有成效?
這個計劃的編制還是有必要的。中國的水污染形勢嚴峻。像《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完成編制,其中包含一些有利措施。大氣污染的措施之所以能有針對性和力量,也是源自於相關訊息得到更充分的披露,遠比水和土壤訊息披露的要多。如今190個城市已經可以每小時向社會局公佈其6種主要污染物的濃度值,這方面正快速接近國際水準。在公眾瞭解污染的嚴重性後,自然也就產生強烈的社會呼聲,迫使政府作出回應。
在中國,治理地下水污染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沒有足夠訊息的公開,即使制定有利的措施,落實也會非常困難。中國長期受制於執法不嚴、環境訴訟難等問題,背後又有地方對污染方的保護。要突破這個深層的矛盾,就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而參與的前提就是對環境狀況的知情。
在計劃正式出台前,中國各地是否已有應對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特別是污染嚴重及疾病多發的地區已經採取應急措施,比如國家正開展為這些地區打深井替換污染水源的計劃,尋找深層、乾淨的水源。從長期來看,其可持續性仍令人憂慮。更根本的措施是停止和清理污染。但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便難以復原。自然循環的時間特別長,人為的干預耗資巨大、效果有限。所以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停止新污染。
在技術層面上,該如何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
淺層的地下水因為跟地表水是連通的,因此循環會更快。所以根本的問題就是對地表水的污染進行治理,對工業排放源、城市污水排放、農村的養殖和化肥農藥等污染進行控制。在治理深層地下水方面,必須對礦山冶煉、石油開采、垃圾填埋進行良好的管控,這是避免污染的關鍵。一旦深層地下水受到污染,雖然存在修復的技術,但是效果相當有限。美國也做了類似嘗試,可是效果一般。但(美國的措施)也起到良好作用,因為它讓污染企業必須負責治理和修復,即使是很久以前造成的污染也要被追責。如今企業們都很謹慎,採取措施避免造成新的地下水污染。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借鑑國外的經驗,中國要整治地下水,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
由於相應的資料不夠清楚,數據的披露有限,現在只能預測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天量的資金。這次(國土資源部)只公佈了籠統訊息,並沒有細化至地區和具體檢測點位,污染物清單也不清楚,無法細化評估。有關單位應該做更多披露,進一步展開大規模監測研究,逐漸釐清問題所在,採取有針對性措施。首先停止現行的排放,進而拿出計劃修復已被污染的地下水。
蘭州不久前發生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件,導致民眾瘋搶瓶裝水。您認為這樣的情形是否還將發生?
全國每年發生的水污染事件還是相當多的,平均每天都有。主要的原因還是大量的排放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導致嚴重影響的事件多由於工業廢水的排放。若無法有效管控排放,恐怕這個警報還是會不時響起。
如今中國民眾如何確保日常飲水安全呢?
一方面,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力求確保大城市有比較安全的水源。近年來不得不廢棄一些水源,部分水廠也正在升級改造,以增加去處污染的能力。我們也看到許多人採取了自己的措施,購買桶裝水、瓶裝水,實際上這也反映出人們的憂慮。但從長遠來看,我們還是必須確保水源地的安全,保護好水源才會有健康飲用水。人們不但要關注自己的杯中水,也應該關注並共同推動廢水治理,唯有如此,最終大家的飲用水才是安全的。
採訪記者:張筠青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