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限制資金外流 銀行不許說
2017年1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援引多名銀行業人士表示,中國央行下屬的外匯管理局告知銀行業者,對其抑制資本外流的相關指令保密,並確保研究分析師不要對外發表關於人民幣前景的負面觀點。報導援引業內人士指出,當局的上述做法應是為了避免引起公眾的警覺,阻止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人民幣兌美元去年貶值超過6%,目前處於八年低點,促使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一連串資本外流限制措施,包括限制部分城市或省份的外匯數量,並收緊交易金額的審批門檻。銀行業內人士稱,外管局對數十家銀行做出口頭指示,要求銀行業者不要透露其在相關限制措施中所扮演的角色。
報導稱,去年8月,外管局上海分局召集區域內至少20家主要外資和國內銀行代表與外管局幾個部門的區域負責人開會。一個出席這次會議的國際性銀行的代表表示,外管局高層官員明確告訴他們,必須控制外匯赤字,但不能說外管局在控制資本外流。
多名銀行人士抱怨,當銀行超出外管局設定的一個月外匯交易上限時,銀行必須拒絕受理業務,但又無法解釋真正的原因。路透社獲得的一家銀行的內部通知要求員工,回答客戶時勿使用"外管局管控",或是"外管局不允許"或"嚴控購匯"等字眼。
去年11月底時,多位銀行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外管局向至少兩家銀行發出口頭指令,要求資本項下500萬美元或以上資金的匯出報外管局審批,而原本的規定為5000萬美元。
抓還是放?
中國外匯儲備在兩年時間裡下降了近兆美元,目前約為3兆美元。媒體報導紛紛推測,這將是北京要"守住"的一個關口。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宏觀經濟教研室主任沈凌對德國之聲指出,官方不會透露任何具體的目標,因為"一旦出現一條紅線,很容易就會被投機的力量打穿,而且後果將不可收拾。"
沈凌表示,有關外管局對銀行發出口頭"內部指令"的消息,體現了中國貨幣政策的尷尬處境--既不是完全封閉,又不是完全開放。
"中國目前對外匯的管制,對資本項目下是管制的,經常項目下是開放的。所謂經常性項目是指正常的交易,包括進口和出口。一筆錢匯出去到底是資本外流還是屬於經常性項目,其實是很難辨別的。所以民間有很多對策,形成灰色地帶。"
根據政策,經常項目是開放的,不能禁止。而且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後,中國對外承諾要逐步開放貨幣流通,"那至少不能把以前開放的經常項目下管制起來"。所以只能用不明說的方式"暗管",但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因為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仍然存在,人們將資本轉移到國外的需求不會消失。
沈凌指出,目前人們對美國新總統川普未来的政策仍摸不著頭腦,美元匯率走向有不確定性。但由於美元加息是明確的訊號,"所以歐元、人民幣對美元都有貶值壓力。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和外匯儲備下降在短期內是預料之中的事。"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