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太陽花」十年 兩岸經貿何去何從?

周昱君
2024年3月16日

太陽花學運扭轉了兩岸經濟整合的走向,有意見主張台灣走在「經濟自主」的道路,也有聲音認為兩岸關係「倒退」對經貿交流「有非常負面的影響」。對於兩岸經貿的下一個十年,專家各自向DW表達了不同觀點。

https://p.dw.com/p/4dnR9
太陽花學運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持續至4月10日。(資料照)
太陽花學運自2014年3月18日開始,持續至4月10日。(資料照)圖片來源: Wally Santan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十年前的3月18日,台灣年輕世代翻越立法院圍牆,也翻轉了當時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當年學生走出議場之前,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代表學生發表的「退場聲明」寫道,這場行動讓台灣人理解到自己可以「不受制於已成勢力」。時過境遷,林飛帆後來成為民進黨副秘書長,今年初剛卸任。他告訴DW,太陽花「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扭轉台灣走進「一個中國」框架的進程。

抗爭時發起「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的律師賴中強向DW表示,太陽花學運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台灣跟中國「經濟一體化」,促使台灣人意識到民主不只是政治議題,亦關乎經濟。曾參與抗爭的台灣中山大學社會學者蔡宏政也說,太陽花「喚起了整個公民社會對於中資入侵的警醒」。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如今轉變為智庫兼倡議團體「經濟民主連合」,核心人物同樣是賴中強律師。早在學運之前,他便開始追蹤有疑慮的中資流向;過去十年來,他公開警示中資「滲透」台灣的風險,批評中國政府對台灣的「經濟脅迫」手段,也提出「公民政綱」,呼籲執政者與在野黨關注經濟民主議題。

「太陽花擋下了《服貿協議》,讓台灣沒有在那一個時刻,捲入中國經濟的漩渦,給台灣一個機會。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高枕無憂。」賴中強指出,即使是蔡英文任內8年,台灣至今仍未全面檢討、修正跟中國往來的各項規範,距離台灣實現真正的「經濟自主」仍有漫漫長路。

台灣太陽花學運十週年 林飛帆首度重返議場

高喊「退回《服貿》」後來呢?

太陽花學運的爭議焦點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其脈絡需回溯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兩岸恢復了制度性的協商,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辦多次「江陳會」,其中一次是2010年6月在重慶舉行,ECFA便是當時的產物。

在ECFA框架下,兩岸同意把539項農漁及工業產品,還有金融業等少部分服務業納入關稅減免的「早期收穫清單」,並打算透過後續的《服貿》與《貨貿》(貨品貿易協議),進一步深化兩岸互相開放。然而,太陽花學運讓《服貿》審議卡關,ECFA停在只有「早收清單」的階段。

2014年,佔國會多數的國民黨試圖「強推」兩岸《服貿》協議,遭批程序「黑箱」,馬英九政府也被質疑太草率開放中資入台。以學生為主的抗爭者佔領國會長達24天,除了「反黑箱服貿」,也提出應另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學運後,《服貿》審議自2014年擱置至今;後來的蔡英文政府在2019年增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3條,用以規範兩岸政治性談判,但對兩岸經貿協議尚未另立新法監督。

圖為2014年3月30日,反服貿抗爭者聚集在立法院外聆聽講座。(資料照)
圖為2014年3月30日,反服貿抗爭者聚集在立法院外聆聽講座。(資料照)圖片來源: Pond5 Images/IMAGO IMAGES

台灣該擔心「兩岸經濟一體化」嗎?

根據台灣經濟部數據,ECFA早收清單產品如今佔台灣對中出口總額約16%,佔台灣整體對外出口僅約4%,比例並不高。

對ECFA及服貿的支持或反對,經常取決於不同論者對中國的態度。一方面,馬英九政府強調ECFA會讓台灣經濟邁向「黃金十年」;另一方面,ECFA也遭民進黨質疑是「糖衣毒藥」。

多次公開批評ECFA的經濟學家洪財隆曾撰文主張,中國希望邊緣化台灣、對台「以經促統」,「怎可能只因為兩岸簽署ECFA就放棄」?

現在任職蔡英文政府公平交易委員會的洪財隆向DW表示,「太陽花」替台灣經濟「取得經貿自主的空間」,得以思考:台灣是否繼續在經濟上依賴一個對台有主權意圖的鄰國?

律師賴中強也指出,中國「把經濟當作武器」,把貿易視為恩惠,在政治上要求回報,「不可以讓他下不了台」,否則就會遭受報復。即使是面對西方,中國也曾警告,「不許任何人吃中國人的飯,砸中國人的碗」。

「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裡面寫得很清楚,兩岸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是要為祖國統一奠定更深的基礎。」賴中強說,兩岸之間難以把政治與經濟分開來看。「吃這樣的飯,就必須接受這一切……失去這樣的自由是我們要的嗎?」

台商對中國市場憂心忡忡

但也有不同意見。學運後接任馬政府國安會副秘書長的劉大年主張,「太陽花」當時,社會有些「誇大《服貿》的負面效益」。他認為這場學運造成了兩岸關係的「後退」,對雙方經貿交流「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劉大年認為,台灣以外貿為導向,要靠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而美國和中國身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台灣「輸不起丟掉任何一個」。

劉大年向DW指出,台灣在中國30年的投資和貿易所積累的關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脫鉤」。「我們將來對中國的關係必須要很客觀務實地面對……當然經濟安全一定要有,但是不可能一直設限,把門關起來,這個我相信對台灣來講,本身也沒有什麼好處。」

比較太陽花學運前後,中國佔台灣的出口比例大致呈現下降趨勢,但有上下波動:馬英九時期大約4成上下,學運隔年降到3成多,後來雖回升至4成,但最近兩年又跌到3成5左右。

這樣的數字,在洪財隆看來是「不錯」的發展;而若對中出口能再降到2成5會「比較安全」,不至於過度依賴,也不至於降到太低、形同兩岸產業鏈缺乏適當分工。劉大年說:「我們對中國出口要降低是沒有錯,但是降低之前,要找到一個可以部分取代中國大陸的市場……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我也要說,在最大的籃子裡面不能沒有雞蛋。」

台灣人是否願意去中國大陸發展?

下一個十年,兩岸經貿何去何從?

現階段,台灣對中國進口產品仍有2000多項禁止或限制,這一點常遭到中方批評。洪財隆認為,中國有權質疑這個問題,但應依適當的爭端解決程序,而非單方面採取行動。

中國去年底認定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構成「貿易壁壘」,調查報告內便提及ECFA,批評台灣的「歧視性」措施。不久後,中方宣佈對ECFA早收清單內的12項石化產品,終止適用優惠稅率,且不排除進一步限縮ECFA下的貿易往來

2022年,被視為ECFA「樣板」產業、中方宣傳對台「讓利」的石斑魚養殖,突然遭中國暫停輸入產品;去年12月,又突然開放7家台灣石斑魚養殖場。國台辦當時的聲明寫道:「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就是一家人,一家人的事就好商量、好解決。」

九二共識30年 30位台灣人這樣看「統一」

太陽花雖然創造了思考兩岸經貿的契機,但十年後,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仍舊是經貿往來無法迴避的前提。中國更設下以政治為基礎的「通關密語」,成為兩岸經貿往來的門檻。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向DW表示:「就我們民間來講,我覺得你叫我講『九二共識』,那我跟你說個阿彌陀佛,那不是一樣嗎?或我說哈雷路亞,因為他要個『通關密語』嘛。」

面對兩岸政治僵局,經貿關係的未來該怎麼走?黃健群認同應效仿美國近期對華立場——「 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該對抗的時候對抗」,務實地「盤點」兩岸之間哪些領域可以合作,哪些又該防範,「比如說一國兩制,我想台灣沒有人會接受嘛」。

黃健群認為,台灣面對中國不該一味走向極端的「堅壁清野」,而應實際深入理解中國,以此來思考什麼樣的兩岸關係符合台灣利益。

律師賴中強則說,中國希望藉各種脅迫手段,不靠武力就讓台灣放棄民主,甚至即使台灣人選出不親中的中央政府,「也要讓人民覺得選這個政府沒有用……還是要靠國民黨的地方政府來講『通關密語』,你的鳳梨釋迦才賣得進來,這對民主的傷害會很大」。

對此,賴中強表示,台灣下一階段的工作就是加強「經濟安全」意識:「經濟是國家安全裡面最重要的要素,台灣失去了經濟自主性,就會失去政治自主性;鞏固經濟安全,也就是鞏固台灣的民主。」

(DW記者鄒宗翰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