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 中國股市崩盤或將導致社會風險

2024年2月11日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中國股市的下跌已經不能僅僅用經濟因素來解釋,更多可能是由政治因素誘發的信心危機,必須從政治角度才能得到合理解釋。由此也不難明白中國當局為什麼要在春節前夕救市了,因為擔心可怕的民意反轉。

https://p.dw.com/p/4cBdL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表示,最近中國股市的暴跌讓民眾有點忍無可忍。本來經濟蕭條,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憋屈,眼見著財富在股市一天天縮水,而當局只喊口號卻不拿出實際行動,當然會讓民眾郁悶的情緒來一個大爆發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表示,最近中國股市的暴跌讓民眾有點忍無可忍。本來經濟蕭條,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憋屈,眼見著財富在股市一天天縮水,而當局只喊口號卻不拿出實際行動,當然會讓民眾郁悶的情緒來一個大爆發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觀察家們在評估2024年的中國經濟和社會風險時,多數聚焦在房地產和地方債務上,因為這兩者是中國最近幾年討論最多、拖累經濟增長的頭號因素,也是中國當局用力最多的兩個領域。雖然經過數年的治理,房地產和地方債的風險釋放了很大一部分,但市場的風險並未完全出清,對這兩者來說,2024年依然會是艱難的一年。

然而,未料在進入2月時,股市的風險驟然大增,從其對社會心理造成的衝擊而言,要大過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後二者特別是房地產對社會心理面的影響也非常大。如果房價暴跌,房產公司倒閉,就像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一樣,牽連金融機構不說,普通民眾擁有的房產財富價值也會劇烈縮水,考慮很多城市家庭貸款買房,房價暴跌對他們的打擊尤其大。這也就是當局在調控房地產時不敢去刺破房價泡沫的原因,儘管現在多數城市的二手房價實際跌幅也已很大。

相比樓市,股市的流動性強,其短期的波動性要比樓市大得多,股市的暴跌瞬間會讓一個股民破產。而暴漲暴跌被認為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特點。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從2015年的股災發生後,滬市A股就沒有超過3800點。過去兩年,中國股市一直在跌,2022年,滬市跌了15.13%,2023年再跌3.7%。深市和創業板跌得更多。今年開年以來,又是跌跌不休,在2月5日匯金入市前,滬市跌幅高達9%以上,兩次擊穿2700點,最低跌到2635點。

中國股市為何暴跌?

與此同時,全球股市都在歡樂地上漲,美日德法意印等股市都創歷史新高,就連阿根廷這樣經濟糟糕的國家,股市也在上漲。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是全球唯一兩家連續三年都在下跌的市場。這已經不能僅僅用經濟因素來解釋。雖然對中國經濟的真實增長水準,外界爭議很大,但股市已經脫離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狀況。換言之,中國股市三年的下跌,尤其是今年以來的暴跌,更多可能是由政治因素誘發的信心危機,必須從政治角度才能得到合理解釋。把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對照起來,這一點會看得更清楚。

外資撤離中國和香港股市,是兩地股市不斷下跌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和美國及西方國家的關係緊張,讓外資特別是美資出於安全考慮,陸續從中國和香港的股市撤出。股市講究的是流動性,流動性一枯竭,好比人體的輸血功能被阻斷,慢慢等死。中國股市大發展的前20年,是中國和西方和平共處的20年,大量西方資本湧入股市,但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兩國關係日趨緊張,美國不但在高科技上圍堵和打壓中國,也限制對中國的投資,拜登政府去年就頒布行政令,不準美國的各種基金和養老金等投資中國,包括二級市場,原有的美資撤離中國市場的步伐只會更快,其他的西方國家也會跟著美資撤出中國股市。

資本的流出,可以看作是資本對當局的不信任

以西方資本為主的外資撤離中國股市,這是當局不能控制的。只要中美競爭關係一日不變,地緣政治環境對中國的不友善就一日難改。而資本是最敏感的,對有高度風險的市場,當然是早點快點撤出。西方資本流出中國,也會感染到中國自己的資本跟著流出。但中國資本的流出,還有著更複雜的成因,不過,從政治角度,都可以把它們看作是資本對當局的不信任。

滬市A股為什麼在2022年有15.13%的跌幅?顯然和中國尚處於動態清零特別是上海封城以及20大這兩起事件有著密切關係。2022年全球所有國家,除中國外,都開放了,而中國仍處於封閉狀態,影響的不僅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旅遊和貿易往來,還有民眾對這個政權的失望。期間發生的上海封城,嚴重挫傷了全國人民尤其是上海市民對習近平的政治信任。但這樣一個人,竟然在二十大連任、開始第三任期,建立自己的親信管治團隊,進一步強化獨裁。這些舉措和這種政治格局無疑會讓資本有寒蟬效應,感覺不安,逃離資本市場。上海封城期間和二十大前後幾月,正是該年股市跌得最重的階段。這不是一種巧合。

今年開年來的暴跌,和1月16日在中央黨校召開的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班又有著直接的、脫不開的關係。在這次研討班的開班式上,習近平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模式要有本質區別。所謂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首要的一條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並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對於精明的投資人來講,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其政策含義是什麼,他們不會不清楚。習近平還強調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這些訊號會讓資本,包括仍留在中國二級市場的外國資本,快跑為先。彭博社日前報導,外國投資人已從中國撤出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摩根斯坦利對中國市場倉位的配置,也降到24%的最低位。

當局對股市的下跌,不能說不重視。去年以來,監管部門針對股市問題,不斷進行信心喊話,出台了很多措施堵漏洞,提信心。然而,一方面,證監會的權力有限,超出市場自身的問題,它就有點無能為力,而市場信心的問題,根本不是監管部門能夠解決的;另一方面,包括證監會在內,監管部門出台的措施,從投資者看來,有點避重就輕,隔靴搔癢,對市場的實質性問題,如IPO、轉融通、上市公司減持、訊息披露等,要麼沒有回應市場要求,要麼蜻蜓點水,讓投資者很失望,認為當局並不真正重視股市,所謂的救市只是做做樣子,並不太想救市。從而,監管部門行動上的拖泥帶水反有可能促使股市加速下跌。

是市場誤讀了當局的訊號嗎?非也。對中國股市,當局讓它承擔了太多的功能,有些功能本不該由它承擔的。功能太多,功能之間就互相衝突,這就導致它最基本的某些功能要麼被忽視,要麼被過度搾取。比如,從市場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中國股市IPO的數量超過了美國這樣的老牌市場,從而放行了大量垃圾公司上市。一個垃圾股充斥的市場,會讓投資者獲不了投資收益,而在股市下跌時,比如像目前這種下跌幅度,這些垃圾股的市值仍然太高,股市還有巨大的下跌空間,從而造成當局救市的某種兩難處境:不救,難過民意關;要救,在保護這些垃圾股。

事實上,中國的監管部門和市場派學者,多年來秉持一種「奇怪」的看法,股票上漲是積累風險,股票下跌是風險釋放。這跟股市垃圾股太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如此,持這種看法,當市場出現暴跌,反而會認為是好事,就會漠視乃至容忍股市在一段時間內下跌,甚至認為跌得還不夠。這是當局救市遲緩的原因。

暴漲暴跌對股市的健康發展自然很不利,但如果暴漲政府來打壓,暴跌則不去幹預,就很難說得通。對中國這個市場來說,很多時候暴漲或暴跌並非由經濟的因素引起,尤其長期處於下跌過程或者短期跌幅巨大,政府是不能袖手旁觀的。過去中國政府有過幾次救市。而本輪股市已經跌了兩年,進入今年下跌加速。儘管如此,在過去兩年,社會對股市的下跌沒有太強反應,因為對股民來講,這已經司空見慣。然而,最近的暴跌終於讓民眾有點忍無可忍,原因在於,幾千萬股民,沒有多少人能夠經得住這種暴跌,再跌下去,幾乎所有人的股市資金都要歸零。幾千萬股民背後是幾千萬家庭。本來,經濟蕭條,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憋屈,眼見著財富在股市一天天縮水,而當局只喊口號卻不拿出實際行動,當然會讓民眾郁悶的情緒來一個大爆發。所以,在上周五股市暴跌後,沒有一點預警,股市突然間成了全民討論的對象,大眾嘲諷當局,甚至跑到美國駐華使館的微博區去表達不滿,這是要讓人有多麼失望才會這樣做,就連平日在很多話題上維護中國政府的自干五,在股市問題上,都抨擊當局無所作為。

由此不難明白當局為什麼一定要在春節前夕救市了,因為它看到了這種可怕的民意反轉。倘若股市繼續下挫,很可能在春節會發生一些不測事件,讓當局想營造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都成問題。2024年,中國注定不平靜,凡是會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事情,都會使當局寢食難安。現在,在房地產外,又多了一個股市風險源。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