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布林肯訪華結束,考驗才剛開始

2023年6月20日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中美都已經感知兩國關係現狀到了不能無視地步、因此促成了布林肯這次訪華之旅,但雙方的根本分歧在會談後沒有縮小,對對方的戰略意圖還是有根深蒂固的疑慮。如果雙方在穩定雙邊關係上沒有後續跟近,和緩氣氛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https://p.dw.com/p/4SoE8
圖為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
圖為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布林肯兩天的訪華行程已經結束。如果他此次訪問如他所言是為了尋求和中方建立直接的高層交流溝通管道,不讓兩國的競爭或對抗走向失控,他分別同中國兩位最高外交官員進行長時間的會談,並且受到習近平接見,這一事實表明他的訪問達到了目的。

然而,儘管雙方的公告都透露在穩定雙邊關係的問題上達成了原則共識,但要真正穩定雙邊關係,這條路還很長。美國國務卿五年來首次訪問中國,以及此訪的曲折,最好不過地反映了美中關係的脆弱性和起伏不定。兩國間發生的任何一起涉及對方的微小事件,都有可能在顯微鏡下被放大為「不懷好意」,從而將此前雙方為此作出的努力打回原狀。在這個意義上,布林肯此訪對穩定雙邊關係產生的作用只是開始。

更多閱讀——專家評布林肯訪華:對話是好的 但安全風險並未消失

曲折的訪問

布林肯原本是要在今年2月出訪中國的,以修復去年因眾議院院長佩洛西的訪台而受到嚴重衝擊的美中關係。中方對佩洛西訪台宣佈了八項反制措施,兩國高層的聯繫從此完全中斷。2018年後,美中貿易戰導致雙方關係直線下墜,在川普政府後期,再未有高官訪華。疫情三年,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加上中國自己鎖國,拜登上台後,雖然氣候特使克裡到訪過中國,但不能進入北京,而且只能通過視訊會見中方相關官員。這種情況直到去年11月習拜在峇里島參加APEC會議實現了面對面的會晤,才算改觀。美方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規劃布林肯的2月訪華行程。可不料出現了「間諜氣球」事件,使剛剛有點回暖的美中關係又回到冰凍狀態,布林肯也因此宣佈無限期推遲訪華。美國的過度反應讓中國認為,美國只是要一味打壓和遏制中國,對此可以無使不用其極,而對改善兩國關係毫無興趣和誠意。一旦抱定如此認知,中國的社會輿論也變成以強硬對強硬。

政治學者鄧聿文指出,儘管中美透露在穩定雙邊關係的問題上達成了原則共識,但要真正穩定雙邊關係,這條路還很長
政治學者鄧聿文指出,儘管中美透露在穩定雙邊關係的問題上達成了原則共識,但要真正穩定雙邊關係,這條路還很長圖片來源: GREG BAKER/AFP

但雙方理性的聲音都意識到,任由此種鷹派的主張和做法發酵,主導兩國關係,硬碰硬的後果就是美中關係的全面崩塌,雙方極可能在台海和南海的軍事對抗中擦槍走火,由某次意外事件而導致戰爭爆發。事實上,這並非杞人憂天。前不久發生的兩國軍機和軍艦的攔截事件敲響了警鐘。美方指責中國的攔截行為「不專業」,極具「挑釁」;中方則指責美國對中國的抵近偵察和到中國沿海宣示「自由航行」帶有惡意目的。雙方都表示不會退讓。假如美中因此而打起來,鑑於兩國的份量,不但對雙方,且對世界尤其是東亞國家,都會是承受不起的代價。所以,要求兩國坐下來好好聊聊,尋找正確的相處之道,也是全球多數國家的願望。

好在拜登接受「氣球事件」教訓,沒有理會此前媒體曝出的中國在古巴開設針對美國的竊聽站的話題干擾,決定布林肯在6月18日如期訪華,而中方也頂住國內輿論要求不讓布林肯來訪的壓力,說明雙方確實感知兩國關係的現狀到了不能無視地步。布林肯和秦剛、王毅的冗長會談雖然涵蓋的話題非常廣,但最重要最關鍵的是雙方都認為有必要穩定雙邊關係,而穩定雙邊關係最好的也最直接的途徑,用布氏的話說,「直接接觸和持續的高層溝通」,此乃負責任地管理中美分歧並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的最佳方式。雙方的會談也取得五個方面共識,即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同意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同意繼續推進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具體問題;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間客運航班進行積極探討。

布林肯:同習近平主席舉行了重要會談

中方不看好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

這五個雙方同意雖然意味著中美高層的交流接下來會陸續展開,甚至習近平和拜登下半年的再次會晤也是可期的,然而,雙方的根本分歧並沒有縮小,立場依然南轅北轍,不可調和。所以,雙方各自公告才會用「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來描述這次會談。這雖然表示雙方敢於直面問題,可也僅僅停留在這一步,兩國對對方的戰略意圖還是有著根深蒂固的疑慮。從中方公佈的會談內容看,對兩國現狀非常不滿,並將之歸咎於美方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政策,認為美國會繼續打壓和圍堵中國,不幻想中美關係未來會得到改善。中國官方學者解讀雙方會談時表示,布林肯訪華後,美方會繼續說一套做一套,在處理對華關係上繼續玩「兩手」,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有鑑於此,中方表述兩國關係的原則立場表現出很堅定的樣子。

這種對兩國關係的認知也體現在此次訪問中方的兩個安排上。一是布林肯下飛機沒有紅地毯迎接;二是習會見他時不是常見的會見外國政要的方式,倒像是會見港奧特首的上對下方式。外交需要講究形式,外交的形式就是實質,這兩個安排表明中方不看好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也不擔憂由此引發的美方的反感。換言之,如果中美關係未來繼續惡化,中方做好了心理準備,迎接「驚濤駭浪」。

美國對華鷹派同樣不樂見布林肯去中國

在台灣問題上,這一點顯示得尤其明顯。台灣問題是中美相處的重中之重,這次秦剛在談到台灣問題時,除強調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個固定化的表述外,還指出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王毅則直接說「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並要求美方明確反對「台獨」。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用詞一次比一次激烈,意在讓美方明白台灣問題的危險性,同時也暗含著中方對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繼續加碼的舉動,很可能不再容忍,會有一些反制措施出來。

而美國國內強大的對華鷹派同樣不樂見布林肯去中國訪問,認為是對中國的「屈從」,他們寧願看到中美進行直接的軍事博弈,甚至兵戎相見,自信美國和盟友的力量遠強於中國,兩國發生戰爭,一舉打敗中國,永絕後患。就是拜登政府,在布林肯訪華同時,國安顧問沙利文到訪日本,和日韓菲三國國安高層會談,商議如何應對中國的挑釁。

這些情況表明,如果美中雙方在穩定雙邊關係上沒有後面持續的跟近,布林肯的訪華所營造的兩國和緩氣氛,可能曇花一現。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