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中國會以怎樣的方式介入以哈衝突
2023年10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作為世人眼中的世界第二強權,自然不能對巴以衝突置身事外。那麼民間不說,中國官方是如何看待這次衝突,又將會採取怎樣的方式去處理這個事情?外界看到,這輪以哈衝突爆發時,中國還處在國慶長假的尾聲,但外交部第一時間對此表了態,之後每天的例行記者會,這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也在前兩天,先後同埃及外交部巴勒斯坦事務部長助理、巴勒斯坦外交部第一副部長、以色列外交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副總司長通話討論當地局勢。另外,王毅也在12日應約同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巴西的總統首席特別顧問阿莫林通了電話。
概括外交部發言人、中東問題特使以及王毅的表態和通話,中國對以哈衝突的立場,其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反對和譴責傷害平民的行為;(2)呼籲立即停火,保護平民;(3)落實"兩國方案",恢復和談,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實現巴以和平共處;(4)願同阿盟等各方保持溝通協調,積極勸和促談,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重回正軌和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發揮作用。
其實,中國的上述立場和態度是可以想像到的。不過,比起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來,中東問題特使翟雋的身份讓他的通話更值得琢磨。翟雋選擇的通話對像是衝突雙方以及埃及,但巴方不是哈馬斯而是在國際上代表巴方的民族權利機構政府。翟雋是先同埃及,再同巴勒斯坦,最後同以色列通話,這個順序的選擇有講究。埃及最先是因為它是中東阿拉伯的大國,同以色列也早有建交,從而顯示中國不是在拉偏架;巴勒斯坦其次是因為它看起來是弱勢一方,而且同中國關係可能要好於中國同以色列關係;以色列最後當然不是說中國認為它就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在瞭解第三方埃及和當事一方巴基斯坦的立場和訴求後,中國認為它可能更好回應以色列的訴求。
從中國官方的新聞通報看,翟雋同三方通話的內容大體相同,但表述有差異,特別是同以色列副總司長的通話與前兩者不同,有值得品味的地方,他強調中方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沒有私利,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之所以要突出這點,是因為中國怕以色列誤解,誤認為中國站在巴勒斯坦一方。顯然,中國有安撫以色列之意。
不過,翟雋雖強調中國沒有私利,不拉偏架,但其實,中國在立場和情感上是偏向巴勒斯坦的。即使在民間,雖然有很多人支持以色列,然而站在巴勒斯坦一邊的更多,甚至有很多人還同情哈馬斯,明裡暗裡支持哈馬斯,為哈馬斯的恐襲行為辯解。中國官方偏向巴勒斯坦並不奇怪,因為這就是它向來的態度。外交部在最初的聲明中,基調溫和,沒有譴責哈馬斯空襲平民的行為。後來因以色列的不滿和舒默的批評,才轉而對傷害平民的行為進行反對和譴責。外界一般把這理解為是針對哈馬斯,但也可理解為是針對巴以雙方,因為以方對加薩的空襲也會造成平民的傷害。
中國的真實立場
中國在拉偏架也表現在王毅同巴西總統顧問的通話中。這個通話比起中東問題特使翟雋的通話來,更能代表中國政府對巴以衝突的真實立場,因而更值得外界重視。王毅指出,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症結在於一直沒有還巴勒斯坦人民一個公道。此次衝突以極為慘烈的方式再次證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出路在於盡快恢復真正的和談,實現巴勒斯坦民族的正當權利。中方呼籲盡快召開更加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會,推動國際社會以"兩國方案"為基礎達成更廣泛共識,並為此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這段話中一個"還巴勒斯坦人民一個公道",一個"實現巴勒斯坦民族的正當權利",就已經把中國真實的立場展露無疑。
王毅不隱藏這點,和中國在巴以問題上的長期利益有關。中國在中東的長期利益是巴以實現和解,中東實現和平,這樣中國的經濟力量才能深入中東。中國對中東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是通過經濟力量實現的,因此,只有以色列實現同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實現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和解,中東和平才有可能,從而為中國在中東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提供一個好的地緣政治環境。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會支持以色列和沙烏地的關係正常化,只是希望這個正常化由中國去促成,但它也不會反對美國主導這個進程。
由於巴以和解是中國的長期利益所在,所以中國會去斡旋以哈衝突,成為其中的一個玩家,而不是旁觀者。但如果去斡旋,中國會在表面上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偏不倚的中立調停者的角色,不能讓人一眼看出太偏向巴勒斯坦。王毅的講話表明中國對以哈衝突的調停可能比外界原先預估的要更積極和主動,原因在於,中國在中東已經擁有龐大的經濟利益,如果巴以衝突演變成一場戰爭,那麼中國要在中東推進一帶一路會受阻。
從地緣政治來說,以哈衝突的外溢效應對中國影響有限,甚至某種程度上對中國有利,這個有利主要指的是美國主導以沙關係正常化可能會受挫,從而為中國去促成兩國和解提供了一個機會。以哈衝突的直接原因,用中國官方學者的話說,很可能是巴勒斯坦各派反對沙烏地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要求將巴以問題和平解決作為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和解的前提條件。因為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沙烏地如果同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必然帶動中東多個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發展關係,巴以問題就將面臨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就此而言,有觀點認為,哈馬斯選擇突襲的方式傷害平民,特別是將那些血腥的畫面通過現代傳媒廣泛傳播出去,就是要故意激怒以色列,讓全世界重新引起對巴勒斯坦處境的重視。確實,俄烏戰爭爆發後,巴以問題在世界輿論中相對被忽視了。
然而,由於中國在中東有著龐大的經濟利益,如果事態進一步惡化,對中國其實也會很不利。故而中國可能改變原來等一等,先觀察一段時間,讓美俄介入的做法,同步和美俄進場或稍後一點進場進行調停。而中國會把斡旋的著力點放在王毅說的,促成盡快召開更加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會,這應該會成為中國外交近期努力的方向。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