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美中在管控分歧上或達成最低共識

2021年8月2日

美國務院副國務卿舍曼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的會談雖然火藥味十足,但從國務院在舍曼訪華前後所發的兩個聲明以及美政府高級官員的表態看,舍曼此行背負著尋求管控美中分歧的任務。

https://p.dw.com/p/3yQ4b
China - Wendy Sherman trifft Wang Yi in Tianjin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舍曼和中國外長王毅7月26日再天津會面圖片來源: U.S. State Department/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務院7月21日就計劃中的舍曼訪華發表聲明,稱舍曼將「促進美國的利益,並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在舍曼出行前的24日,美政府高級官員也表示,舍曼將在與中方官員舉行的會談中強調,雖然華盛頓歡迎與北京激烈和持續的競爭,但需要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護欄」,以確保雙方間的競爭不會偏離到衝突中去。會後,國務院再發聲明,指舍曼與王毅討論了如何為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設定條款,強調美國歡迎兩國的激烈競爭,也打算繼續加強自身競爭力,但不尋求和中國發生衝突。這裡的「管理美中關係」直接說就是管控美中分歧。

幾乎同時,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新加坡一邊聲稱美國遇到中國挑戰將不會退縮,一邊也表示不打算和中國起衝突,「致力於與中國建立一個具有建設性、穩定的關係,包括與人民解放軍加強危機溝通」,亦是這個意思。

局勢惡化有時超出預期和掌控

拜登政府何以在此時派國務院二號人物無論如何要來中國面見中方官員?原因即在於美中的競爭和對抗有失控風險,而華盛頓眼下尚未做好同中國攤牌的足夠準備。事實上,拜登也並未想同中國攤牌,他上台之初曾表示美中不會發生冷戰。然而,局勢的惡化有時超出設局者的預期和掌控能力。目前美中關係就差不多到了這個程度。

拜登上台已經大半年,其對華政策和行動已經打破了中方對他的期待。鑑於川普政府某種不守章法近乎瘋狂的打壓對兩國關係造成的破壞,北京或許認為作為華盛頓建制派職業政客的拜登在上台後會修正前政府的某些做法,中美關係會有某種程度的改善。但拜登180多天的對華舉措證明他非但未有收手,反而將美中關係繼續推向深淵。華盛頓不但在北京非常在乎的台灣、新疆和香港等多個敏感議題上加碼,讓中方難堪,更是拉弄盟友一起抗中,並在聯合國人權組織等平台上製造議題對中發難,迫使這些組織選邊站,比如世衛及其幹事長譚德賽就改變先前的親中立場,在疫情溯源問題上公開響應華盛頓,要北京允許世衛專家調查武漢病毒研究所。

可以說,拜登政府在打壓和圍堵中國上的系列做法,完全使得北京不對他抱有任何期待。但北京也沒有坐以待斃,像案板上的魚肉一樣讓華盛頓恣意宰割。針對拜登政府對中方祭出的制裁,北京進行了對等反制。此次天津會談,中方不僅猛烈抨擊美方,更向美列出兩份清單,要求華盛頓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以前有的只是美國向中國提條件。王毅也向舍曼提出中國對中美關係的三條底線。兩國關係現在猶如一輛儼然引擎失靈的列車,加速沖上一個後果可預見的懸崖。但這同樣不符合美方利益,華盛頓至少現在沒有做好準備和北京在不久之後舉行最後決戰的打算。

拜登入主白宮後繼續加大對中國施壓和圍堵
拜登入主白宮後繼續加大對中國施壓和圍堵圖片來源: Evelyn Hockstein/REUTERS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既有拜登本人和他的主要助手已經改變了對中國和習近平看法的因素,也有某種不得已的成分,即受制於美國國內特別是兩黨內部的反中情緒,不得不去迎合和滿足這種反中需求,在共和黨以及右派的監督壓力下,表演著誰更反中誰就更愛美國的游戲。換言之,如果沒有後一因素,或者美國國內的反中氣氛不那麼濃烈,僅僅是拜登和他的助手對中國的認知轉變,華盛頓對中國的打壓和圍堵,可能不會有現在這般嚴厲。

然而這也就播下了兩國關係繼續惡化和兩國民眾繼續敵視的種子。拜登上台之初,雖然表示美中不會有冷戰,可眼下兩國儼然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新冷戰。拜登也把美國的對華政策定義為競爭、對抗、合作三個層面,可外界如今見到的只有惡性競爭即對抗,沒有良性競爭,更不見合作,或者雖然表面上也說一些合作的話,但內心裡盤算的是如何借合作去壓制對方。美中關係到這種程度,已經完全沒有互信,也不需要互信——舍曼訪華的波折即是一例,如果不加管理,任其蔓延,接下來很可能會被雙方的一個意外,或某種誤解而造成至少眼下華盛頓還不想看到的後果。

火藥味十足的天津會談

所以,在上半年完成了抗中的各種部署後,拜登需要管控美中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分歧及可能引發的後果。這是他下半年的任務。無論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科技發展,乃至相對單純的文化交流上,雙方的利益都根本對立、不可調和,對此美中都心知肚明。然而雙方也明白,兩國在一系列事情上的分歧必須管控,管控不是假裝取消分歧,而是在承認分歧的前提下,如何把每個分歧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和程度,以免發酵、擴散到不可收拾之地步,尤其要防範分歧任意惡化,失去控制以致引爆戰爭。

對北京來說,甚至比華盛頓更需要管控分歧。因為中國國力畢竟不如美國,如果雙方的矛盾和對抗到不得不通過戰爭來解決的程度,至少從邏輯看,中國受到的破壞和損失要高過美國。因此,避免戰爭這種最壞情況的發生,也是北京的目標和任務。早在今年3月,中國外交兩位主管楊潔篪和王毅都表達過兩國要管控分歧。但是,鑑於中國是被動接招的一方,管控分歧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在美方。假如華盛頓不想管控分歧,認為目前的美中關係還沒壞到要管控的地步,即使北京有此想法,華盛頓也會置之不理,北京亦無可奈何,只能陪著華盛頓鬥下去。所以這個主動權掌握在華盛頓手上。這是舍曼來中國訪問的最主要原因。很可能拜登認為,美國目前對華圍堵,力度已經差不多了,再加強施壓,有可能適得其反。這當然不是美國的工具箱裡沒有打壓中國的工具,比如美國可以在華爾街上市的中概股和匯率上做文章,也可以將中國排除在美元交易體系之外,甚至直接和台灣建交鼓動台灣獨立,可這些手段尤其後兩項,固然對中國有巨大的殺傷力,但它們本身的副作用以及中國的報復,亦會讓美國損失很大,有可能這些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舉動,故而即使在川普时期,也不敢對它們輕舉妄動。假如現在不能動用這些核彈級選項,但美中關係的惡化眼看馬上到這個地步,就必須對美中關係建立剎車機制,用美國務院發言人的話說,對美中關係要有護欄和參數管理,有護欄才不至於失控,建立參數管理才知道哪些問題雙方都是不能輕易碰的。

比如美國的軍用運輸機在短時間內已經三次降落台灣,這已觸碰了中國在台問題上的紅線。但北京基於各種考量並未有強硬反應,這不是說北京在自己劃的紅線上退讓,但如果華盛頓據此認為,是種切香腸的方式不斷挑戰北京的紅線它會繼續忍耐下去,這有可能就是個誤判,因為北京繼續退讓連國內民意都無法交代,它現在不發作只是認為華盛頓精心挑選的這種方式看起來不那麼刺眼,因而不值得大動作反應,但假如華盛頓繼續切香腸,量的累積必然會引起挑釁形式的變化,屆時北京再做出強烈反應就順理成章,外界無法指責,從這個角度看,北京的引而不發實際是它在挖一個坑,誘使華盛頓跳下去。

但是,華盛頓的管控分歧並不只是要把雙方關係的危機控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而是要借之定義分歧和危機及其程度邊界乃至美中關係本身。拜登要告訴中方,對什麼是分歧,什麼是危機,它們的邊界在哪,美方說了才算,而非由中方來定義,藉此確立美中關係的主導權。中方當然不會接受美國這個從實力出發和中國打交道的傲慢立場。所以這必然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非一次訪問就能達成,它將貫穿拜登政府下半年的對華政策議程。

雖然舍曼的訪華看似未取得什麼成效,但從她和謝鋒嘴槍舌戰深入討論了四個小時來看,在管控分歧和危機上,美中可能達成了某種程度的最低共識。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