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中國在德國投資理所當然,但需要透明度

2018年5月24日

自由貿易、市場準入——特別在「美國第一」政策的背景下,成為梅克爾此次訪華的重要內容。德國GIGA亞洲研究所副所長馬歌德‧舒勒(Margot Schüller)博士分析這方面的挑戰。

https://p.dw.com/p/2yFzT
Dr. Margot Schüller - China-Expertin
Dr. Margot Schüller圖片來源: GIGA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德國之聲:梅克爾此次訪華,您最關切的內容是什麼?

Margot Schüller:最重要的一點是,總理梅克爾是在一種非常困難的國際政治背景下前往中國的。歐美之間十分緊密的跨大西洋關係,因現任美國政府"美國第一"的政策而劃上問號。美國疏遠或退出多個多邊協議,比如世貿組織、巴黎氣候協定以及伊朗核協定。歐洲以及德國必須尋找有著相似利益的新夥伴。梅克爾此行的目的是,找出歐洲與中國在哪些方面可以更緊密合作,哪些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可以共同面對美國。

德國之聲:中國政府本周宣佈下調汽車進口關稅10%,美國則考慮提高汽車關稅。對德國汽車製造商而言,中國下調關稅是否是個好消息?

Margot Schüller:當然是的。德國向中國出口大量汽車,去年約有26萬輛。中國降低關稅對這些企業來說,當然意味著更好的市場機會。這是重要的一步。同時,也可被視為中國總體上願意減少貿易壁壘的一種象徵。

德國之聲:中國也計劃逐步取消汽車合資企業外資不得超過50%的限制。總體而言,在市場準入方面,中國是否走向開放?

Margot Schüller:中國政府宣佈將逐步取消汽車製造業合資企業門檻,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標誌。不過,有這樣限制的行業現在並不多。總體而言,在中國本土競爭力還不夠強的領域,還存在這樣的限制。也就是說,中國的汽車工業已經擁有更強的競爭力,不再需要這種限制。對德國來說,這是中國在市場準入以及減少市場壁壘方面又有進展的一個象徵。

德國之聲:《法蘭克福匯報》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半數受訪企業負責人對中國在德國投資收購科技企業有擔心,認為德國政府應當採取更多的保護措施。在過去的調查中,這一比例還僅為四分之一。您怎麼看待這樣的憂慮?

Margot Schüller:全球化意味著,在存在對等的市場準入的前提下,各國可以相互投資、相互貿易往來。中國在德國投資也應當是理所當然的。德國這場討論其核心不在於防範中國企業投資,而在於中國投資者在收購技術集中型企業時,能證明有足夠的透明度。德方希望知道,這些企業是否獲得國家補貼的貸款,也就是說,在與其它企業--包括德國企業競標時,是否有市場經濟框架下所不具備的優勢。要看這些企業的所有權結構,是否背後是國企,從而擁有獲得國家銀行貸款的途徑。

China Peking - Angela Merkel bei treffen mit Xi Jinping
梅克爾第11次訪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J. Lee

德國之聲:另一個棘手的話題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在這方面,您認為梅克爾能否推動中方採取更進一步的措施?

Margot Schüller:對德國企業來說,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分重要,因為先進技術在這些企業通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框架條件方面已有改善。但也有一些研究,比如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合會的研究顯示,德國企業在這一領域蒙受十分巨大的損失,因為產品被仿造。這除了造成(德國企業的)經濟損失之外,也構成安全隱患,因為這些仿造產品並不具備同樣的高技術標準。所以,對各方都是糟糕的。

德國之聲:梅克爾總理訪華也談及法治國家,這方面是否有進展?

Margot Schüller:在有不少共同利益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雙方存在很大的政治分歧。其中自然也包括對待人權、不同政見人士的方式。在這方面,與中國對話是重要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