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支聯會主席何俊仁
2018年6月1日德國之聲 : 29年是否從無間斷的參加支聯會及六四悼念活動 ? 當中令你最感動的是甚麼?
何俊仁:我29年可說是風雨不改的參與,就是下著大雨、身體不適我也參與,從未間斷。很多義工與我們一起堅持,有些甚至是80多歲的長者,他們悼念的心情正如香港夏天的天氣,白天高溫有幾陣驟雨,他們激情澎湃,最後化成淚水,在雨中交織,是很令人感動的。
個人對六四的情感,其實已很深化,我再沒有很激動的情緒,也不需要,相反已深化成一股內在的堅定的精神力量。這麼多年來,看著這麼多同路人,有的離逝了,這些都讓我難過及觸動,例如劉曉波,他的離去使我傷感難過,我也很擔心他太太劉霞的健康,期望她能早日得到自由前往德國。另一方面,我又看到年青一輩,願意繼續站出來,如內地的維權律師,這麼多年,人心不死、薪火傳承。
德國之聲 : 回顧29年,港人在悼念六四活動,經歷了哪些高潮與低谷?
何俊仁 : 相信大家仍然清晰記得,29年前,八九年六四期間,香港市民走上街頭聲援內地民主運動,那一幕對香港來說,百萬人走上街頭的場面是那麼驚天動地,我想曾經參與的人是無法忘記的,分別有三次一百萬走上街遊行,有多次數十萬人的集會,充份體現了香港人那種深刻的感情;而且,香港人並不是只有一剎那的沖動,然後急流勇退,相反在六四鎮壓之後,香港人繼續努力利用香港的空間,支持內地的民運;六四屠殺後我們有百日祭,往後二十多年來,四月的清明節都有公祭,然後我們有民主風箏的活動,是紀念當年六四佔領天安門學生放風箏來干擾高空的監察;然後又有長跑,是紀念當年高自聯的學生奔走天安門及大學之間傳遞訊息,所以我們每年都有長跑,今年已經跑到29公里,有30多人跑;當然,每年六四前夕的周日,還有一個全球民主大遊行;再下來是六四燭光晚會。
29年來,的確參與的人數有高有低,最低我們嘗試只有幾萬人,但近幾年每每超過十萬人參與。所以說人心仍在,大家不忘初衷,縱使參加者到現場也是進行一些簡單的儀式,平淡檏實,但最重要是帶著內心的真誠,來追悼當年六四死難者丶悍衛六四的真相,不要被人扭曲遺忘、亦向當年的鎮壓當權者,包括現在的獨裁政府,提出抗議、展現我們的良心、為不能發聲的內地人民發聲。今年29年周年,我相信很多人仍本著一片丹心的走出來。29年來,香港人及支聯會,悼念活動都寫進歷裡,創下人類文明的歷史,所有香港人應值得驕傲。
德國之聲 : 近年香港政治氣氛越收越緊,早前人大常委譚耀宗更指支聯會5大綱領中,"結束一黨專政"屬違憲的言論,但支聯會仍然堅持喊此口號,請問你有否擔心悼念活動的空間將會越來越收窄 ?
何俊仁:我們仍然堅持喊著"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不受影響,無論怎樣我們仍然堅持。我認為不需要過分擔心,今天我們仍然是這麼堅定,我相信任何打壓我們也不會就範的,我們不用悲觀地去假設,最重要是堅持做我們認為值得做的,然後勇往向前。
德國之聲 : 你認為,支聯會最重要的角色及信念是甚麼?
何俊仁:一方面維護歷史的事非,史實對錯,維護說良心說話的權利,為一些不能發聲的人去發聲,當然亦有對自己國家民族的展望,希望能夠汲取歷史教訓,走向建設文明國家,實踐民主法治精神,中國要有民主,就要結束一黨專政。
德國之聲 : 你認為中國一定會走上民主之路 ?
何俊仁 : 民主一定會出現,當然現在我們不知道甚麼時候實現。我相信人類歷史都是爭取真正的自由解放,中國革命這麼多年,中國人民仍然是政治的奴隸,我感到很悲哀,我相信爭取解放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一直在發揮作用,我相信最終是會勝利的。
德國之聲 : 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年輕人對六四感覺變得冷淡,今年各大專院校學生會亦決定不參加六四集會,甚至以"鄰國事件"形容六四,作為支聯會主席,你感覺如何?
我不認為要為年青人痛心,我只是感到很可惜,他們批評很多,有很多不滿情緒。但是他們應該想清楚,悼念六四是一件正義的事,為受壓迫的人而發聲,是一件良心的行為,縱使你們有些地方不同意,但我們應站在共同點,如果只是很灰心地逃避,這樣是不行的。不過,給年青人一些時間吧,讓他們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