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農民的大市場
2013年7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走進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進口食品,標注著"天然"、"有機"等標籤的蔬菜水果價格不菲。在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今天,國民對於國貨越來越不信任,卻也推動了有機農產品市場的蓬勃發展。
北京以東50公里的平谷馬坊天空湛藍、陽光明媚、空氣新鮮,來這裡夏令營的北京小學生告訴記者,他今天學會了如何分辨有毒蘑菇、如何做新鮮果醬--一些已經被很多成年人遺忘了的自然常識。基本生態知識、農業種植: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這些字眼已經變得陌生。很多時候人們甚至忘記了,其實不加農藥也可以種黃瓜。 現在,30歲的項目負責人石嫣希望改變這一點。
北京郊縣的有機農場
一年前,石嫣聯合部分消費者啟動了名為"分享收獲"的有機農莊項目,推廣這種發源於日本的"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該模式倡導"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理念:消費者預付農民該年度的生產費用;農民以有機方式種植,再將農產品送貨上門。這樣一來,農民減少了生產費用和投資風險的後顧之憂,消費者則能定期收到有機農產品。消費者的月費支出在600多元左右,目前約400人加入了該項目,大部分是北京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
"這周的蔬菜有番茄、黃瓜、茄子、南瓜、各種綠葉菜",石嫣指著腳下一箱箱的有機蔬菜介紹道。"天氣好的話,我們每周派送一次,天氣不好就兩周一次。"
"願意為社會和子孫後代考慮"
53歲的農民郎光山(音)從未離開過家鄉馬坊。一年前,他和這裡的其他13名農民一起成為了"分享收獲"的合作農戶。"有機蔬菜確實健康,可是種植起來也麻煩得多。不用農藥也是個問題,這就像人生了病,哪能不吃藥啊?"一年多前,他還在成升的往地裡噴農藥,現在取而代之是自制的大蒜水。儘管工序複雜,不過郎光山還是樂於合作,畢竟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另外他也表示"願意為社會和子孫後代考慮"。
前景光明
遠處傳來一陣歌聲,一名衣衫襤褸的乞丐來討些蔬菜。儘管毗鄰首都北京,馬坊人的平均生活水準很低,"這裡的農民幾乎都在55歲以上,年輕的沒人願意留在村裡種地",項目負責人石嫣表示,有機農莊項目給馬坊的年輕人帶來了新的希望,目前有近30名馬坊年輕人在有機農場務農或者從事北京小學生夏令營的組織工作。"我們幾乎每天都收到應聘簡歷,大部分申請人都在25歲以下。"
目前中國16個省份都有類似的有機農業項目,在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今天,中國有機食品的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這一市場上分一杯羹。
來源:ARD 編譯:萬方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