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便溺引發的香港內地爭端
2014年5月5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對內地夫婦的孩子在香港街頭小便被拍,孩子的父母與拍攝者發生了激烈爭執,這一場面被拍攝下來,得到廣泛傳播,也引發了一場香港和內地的口水戰。
《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無論是在內地還是香港,這段影片都引起了一場爭議,討論的主題是北京對領土的控制權以及香港對政治統治者的忠誠。這場討論發生之時,中國當局正在考慮是否給予香港在選擇領導人方面更多發言權。而如果當局不放鬆管制的話,一些抗議團體已經準備採取對應行動。
這段影片中,孩子的父母與用手機記錄孩子小便的人發生了衝突,孩童的母親被指試圖奪走該名男子手機。大陸民眾指責這名男子的拍攝行為,此事遂發酵成為公共事件,內地民眾控訴的範圍擴大,他們指責香港人缺乏愛國精神,對內地人不友好,而恰是內地遊客給香港的經濟繁榮注入了資金。
幼童便溺事件已經過去兩周依然沒有平息,上周,有30餘人參加了針對內地人一些行為的抗議活動,他們模仿了這個幼童的舉動。這並不是大陸遊客和港人的第一次發生正面矛盾。2012年初,大陸遊客在香港地鐵吃麵,引發港人與內陸遊客地鐵暴吵事件。事情發生後,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在參加電視節目中談及此事時指責香港人依然有"英殖民"心態,罵多次香港人為"走狗"。
上周的示威也並不是港人首次舉行反對內地人的遊行。就在今年2月,香港組織「反赤化、反殖民」的多名成員,在繁華商業區尖沙咀舉行「滅蝗」遊行,表達對內地自由行遊客的不滿。
港人曾批評內陸人到香港搶購奶粉、走私水貨。一些香港人曾集體捐資,在報紙上刊出廣告:一隻蝗蟲騎在獅子山上,暗諷大陸遊客像蝗蟲一般蠶食香港。
發生「滅蝗」遊行後,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岳曾公開表示,將會努力推動相關立法,禁止使用「羞辱和侮辱遊客」的詞匯,保護大陸遊客不受歧視。《華爾街日報》引述周一岳表示「我們非常擔心,示威者的輕蔑態度和醜化他人的行為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緊張局勢,損害香港多元化和友好城市的形象。」如若要修正香港的反歧視法,必須先通過香港立法機構。不過《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禁止對大陸歧視的努力可能會面臨一場艱苦的戰鬥。由香港大學2012年末的調查顯示,只有28%的香港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內地人。
而《紐約時報》指出,關於幼童便溺的爭論出現之時,香港民眾對中國當局似乎也日益不滿。去年12月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對香港民眾的一次調查顯示,關於北京當局處理香港事務的方式,人們的不滿度上升,特別是年輕人尤為不滿。在 21歲到29歲的受訪者中,有五分之四的人感到不滿意,此外,其中大多數人對自己是「港人」的認同感強於「中國人」。
幼童便溺事件也受到了世界廁所組織的關注。該機構創始人沈銳華(Jack Sim)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香港政府可以在入境口岸提供有關訊息。"
他還補充表示,香港應該幫助大陸遊客瞭解衞生的重要性,並提出世界廁所組織可以幫助其發起一場給人印象深刻的公眾教育活動。
綜合報導:文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