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騷擾到器官捐贈 中國民法典草案熱門盤點
2020年5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離婚、性騷擾、器官捐贈和個人隱私:在本周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首部民法典草案將成為重要議題。
常被西方媒體稱為"橡皮圖章"的全國人大還很少出現駁回某個立法草案的先例。而這次提交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從2017年就開始了制訂工作。如果這份草案得以通過,很多規範中國社會生活(從婚姻到領養)的現行法律都將會全部或者部分被廢除,由新的民法典取而代之。民法典草案中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包括:
頗受爭議的"離婚冷靜期"
草案中關於離婚手續的一項規定引起廣泛討論--夫妻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提交離婚申請之後,會進入一個為期30天的緩沖期。但是一位中國高級官員上周曾表示,這項規定有可能會被取消。根據該草案,在這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當中,夫妻雙方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去冷靜思考,是否真的要離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相關負責人上周對《中國婦女報》表示,有關離婚冷靜期需要加以限制界定。有的立法專家認為,對於存在家庭暴力、重婚、婚內強姦或者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的離婚案例,不應該規定離婚冷靜期。而因其它原因申請協議離婚的夫婦,則應該適用這一冷靜期。
這位負責人指出:"由於協議離婚登記手續過於簡便,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家庭穩定。"
如何界定隱私權
這部民法典也將首次為14億中國公民定義隱私權。目前的草案中規定,隱私是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訊息等。任何個人、組織--甚至是政府機關--都不能非法收集個人訊息。
中國美國商會法律顧問、WilmerHale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羅斯(Lester Ross)認為,這份草案也留下了很多漏洞。因為在列舉個人訊息所包括的內容時,草案沒有提到個人賬戶密碼、醫療病史、財務數據、通訊紀錄、婚姻狀況和宗教信仰等訊息。羅斯向法新社表示,預期中國會在未來五年內制定一部更全面的隱私保護法。
國家徵用土地行為面臨更多限制
在中國,土地只能是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私人或者企業只能購買土地最多70年的使用權。地方政府可以為了服務"公共利益"的項目徵用土地,或者撤銷個人購買的土地使用權,這一行政權力在過去被濫用。
新的民法典物權編草案將"公共利益"的範圍界定縮小,以避免地方政府濫用權力徵用土地。它還規定地方政府有義務對"國家對私人財產改採取的所有行為"予以公示,從而使得土地交易變得更透明。
其它熱點話題
在這部民法典草案中引起熱議的元素還包括對"性騷擾"的定義,將職場性騷擾和校園性騷擾也納入這一范疇--這也是中國#Metoo運動的主要訴求之一。
民法典還允許公民做出捐贈去世親屬器官的決定。這也旨在緩解中國此前禁止摘取死刑犯器官之後,捐贈器官嚴重短缺的問題。
避而不談的話題
這部民法典草案沒有提到計劃生育--按照目前中國的規定,每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專家此前也指出,中國放開二胎的政策並不意味著實行數十年且備受爭議的計劃生育政策就此壽終正寢。
此外同性婚姻也是在審議稿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時,被民眾提出的建議之一。不過,目前提交人大的草案中,仍然將婚姻定義為"一夫一妻"、"男女雙方"的結合。
除了民法典之外,中國還在制定一部生物安全法。據中國媒體報導,在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方面,草案增加了監測預警制度。這也是中國立法機構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所作出的反應。
在多種跡象指向新冠病毒與非法買賣野生動物以及食用野生動物有關之後,中國已經禁止了野生動物的買賣交易--醫藥用途除外。
以上兩項法律草案和修訂草案都還在征詢公眾意見,截至6月13日。這意味著相關草案將不會在本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加以表決。
雨涵/苗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