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和世界媒體評以色列打黎巴嫩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7月14日

以色列進攻黎巴嫩,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關注。德國和西方各國媒體都作了大量報導,發表了評論。德國之聲將一些媒體的反應譯載如下。

https://p.dw.com/p/8nIV
黎巴嫩一婦人展開大旗圖片來源: AP

通報(德國美茵茨)

把黎巴嫩當成一個國家,對之施加壓力,以清除南部的真主黨,只有在貝魯特政府真的是自己國家的當家人的情況下才會成功。實際情況完全相反:敘利亞和伊朗通過各黨和民兵掌握著這個國家的決定權,他們才能決定什麼時候開火,或者什麼時候談判。因此,以色列是打錯了對象,它的出兵不會有什麼效果。

日報(德國柏林)

到現在為止,以色列在黎巴嫩和加薩的威力展示沒有威力可言。軍事逞強只有在能夠以此達到一個政治目的的情況下才是有用的。通過攻擊黎巴嫩的基礎設施,是想要給貝魯特政府施加壓力,並讓它把這個壓力轉給真主黨。以色列的口號是,整個黎巴嫩要為真主黨付出代價。這種戰略至今總是只能讓黎巴嫩人肩並肩抱成一團。

艾斯林根報(德國艾斯林根)

以色列甚至威脅說,必須時要把這個國家的時鐘倒擰20年。儘管暴力在升級,以色列這一次顯然沒有其它空間,只能是這種形式的純粹的宣戰。跟真主黨進行任何談判都會在加薩削弱其地位。

商報(德國杜塞道夫)

在2000年清掃了黎巴嫩南部後,以色列長時間地對邊境地區的小衝突作出克制的反應。它反復要求貝魯特政府,在那裡駐扎正規軍。毫無用處:沒有真主黨的批准,誰也進不了邊境地區。現在,在綁架了兩名士兵,後迫使釋放在以色列關押的黎巴嫩人之後,耶路撒冷的耐心線繃斷了。這是合邏輯的。

斯圖加特報(德國斯圖加特)

目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不僅是兩個相互敵視的民族幾十年來吃力地壓著的仇恨,而也是國際社會極大的不知所措。美國、歐盟和俄羅斯提出了立即釋放被綁架的以色列士兵的要求。同時也呼籲以色列節制。當然,這幾乎不會有什麼效果。現在只剩下一個非常飄搖的希望,希望衝突的各方能夠及時恢復意識,趕在整個地區陷入一場可怕的戰爭之前。

每日告示(瑞士蘇黎世)

在國際舞台上看不出有誰具有政治願望和力量,來貫徹一個公平合理的、廣泛的解決方案。於是,原野仍然屬於鷹們。

世界報(法國巴黎)

對衝突升級高興的會是哈馬斯和真主黨,還有他們忠實的支持者德黑蘭和大馬士革。

Dagens Nyheter(瑞典斯德哥爾摩)

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綁架兩名以色列士兵是胡鬧。但另一方面,以色列兵入黎巴嫩,是一個更嚴重得多的措施。以色列走得太遠了。

華盛頓郵報(美國華盛頓)

且不說一切外交努力,錯誤的誘惑「平衡」不能遮掩一個事實:是真主黨和他們的支持者們引發了這一斗爭,必須由他們對一切後果承擔責任。

Trouw(荷蘭阿姆斯特丹)

以色列必須侷限在有目標的行動,只涉及作案者,而不傷害平民。否則就是把球踢給恐怖分子。

新聞報(奧地利維也納)

至少在用詞的選擇上以色列政府是正確的:是真主黨發起了「戰爭行為」。問題是,對這樣的挑釁應該報以什麼樣的反應。在這方面,以色列站錯了地方,以它現在在巴勒斯坦地區劍拔弩張這個樣子。

De Morgen(比利時布魯塞爾)

以色列總理奧爾梅特通過點燃火藥筒引線,犯了個歷史性的錯誤。對真主黨和哈馬斯報以突然的軍事答覆,表明了他在政治上之弱。

共和國報(義大利羅馬)

過去的世紀歷史書裡裡,這個地區爆發了五次典型的戰爭,這根本沒把國內起義算上。但在這沒有解藥的以巴衝突裡,這一次卻是發生了一種特別令人擔憂的情況。

衛報(英國倫敦)

假如說昨天出現了一線希望,那麼它就是,世界逐漸認識到了這一正在擴大的、潛在災難性的對立有著什麼樣的危險。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