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電視辯論 對華政策繼續缺位
2021年9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社民黨候選人肖爾茨(Olaf Scholz)目前是聯邦財政部長,幾天前,檢察機關剛剛對聯邦財政部進行了搜查,調查該部是否在反洗錢行動中失職。在9月12日(周日)晚間的電視辯論中,基民盟候選人、現任北威州州長拉舍特(Armin Laschet)抓住這一點頻頻對肖爾茨發起攻擊。而肖爾茨則認為檢方只不過是在搜查證據,拉舍特是在有意向公眾散佈錯誤的印象。
留給基民盟的拉舍特時間已經不多了:一個多星期前,低迷了多年的社民黨突然在民調中首次超越了現執政聯盟夥伴基民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INSA最新公佈的民調更是顯示,社民黨的支持率更是達到了26%,基民盟和其姊妹黨基社盟的支持率只有20%;以往一直被視作"小黨"的綠黨支持率也已經到了15%。
在往年的大選中,電視辯論通常都是在社民黨與基民盟這兩個"大黨"的候選人之間展開。綠黨則是在今年首次升格為"大黨"。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9月12日晚的電視辯論中,並沒有過多介入兩名"老男人"之間的"口水戰",而是向選民許諾說,綠黨將致力於加大對數字化基礎設施、鐵路系統、風力發電等領域的投資力度,"規模將達到500億歐元,否則越拖越貴。"
今年春天,綠黨的民調支持率一度達到28%,高居榜首,貝爾伯克甚至被認為有望出任新一屆總理。不過,在經歷了一系列爭議之後,綠黨的支持率如今略有回落。這一局面反而讓貝爾伯克能夠在選戰中大膽提出雄心勃勃的遠景目標。相比之下,社民黨的肖爾茨、基民盟的拉舍特則明顯背有包袱,比如在氣候議題上,兩人都只是謹慎地表示,汽油價格將會為了氣候保護而"適度溫和上漲"。
外交戰略再次缺位
在電視辯論中,三名候選人還提及了退休金制度改革、稅法改革、打擊官僚主義等內政議題。但是,外交戰略在這場電視辯論中完全缺位:隻字未提阿富汗、911二十周年,也沒有提到德國的排外思潮、移民融入等問題。和8月29日的第一次電視辯論一樣,對華政策也完全缺位。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國問題研究員巴爾金(Noah Barkin)就在推特上說:"90分鐘的電視辯論,完全不提歐洲、跨大西洋關係、中國、俄羅斯、阿富汗。在大選中,德國之外的世界完全不存在。"
倒是在電視辯論結束後、德國電視一台的政論節目《Anne Will》中,拉舍特的黨內支持者、現任聯邦衞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明確說,基民盟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德國以及歐洲今後幾十年都將面臨一個重大挑戰:中國。"施潘表示,不管是疫情期間對中國醫療物資的依賴,還是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對中國技術的依賴,抑或是汽車等產業對中國銷售市場的依賴,"減輕這種依賴性會是貫穿整個二十年代的任務。想像一下:假如現在只有中國能夠生產疫苗,我們都得乞求這個政權"
根據最新的民調,仍然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選民沒有決定在9月26日將選票投給哪個政黨。而在電視辯論直播過程中,民調機構Infratest Dimap還進行了快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9%的受訪者認為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最有親和力,認為基民盟的拉舍特具有親和力的選民比例只有18%,社民黨的肖爾茨則獲得了34%受訪者的認同。在"誰是最有能力的候選人"問題上,肖爾茨則是贏家:他獲得了49%選民的認同;相比之下,缺乏執政經歷的貝爾伯克則明顯居於下風,僅獲18%的認同。而在"最有說服力"、"最可信"等問題上,肖爾茨也明顯領先於兩名競爭對手。
按照計劃,這三名候選人還將在9月19日、也就是大選一星期前進行最後一次電視直播辯論。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