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對轉基因產品「零容忍」
2012年6月13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約150年前,當奧古斯汀隱修會的僧侶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將一粒黃色和一粒綠色豌豆進行雜交時,他肯定沒有想到這一試驗將導致的後果。他所進行的試驗為基因工程這一新的科學領域開創了先河。如今,對基因工程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兩極化。
所謂的「零容忍」政策在經濟界,政界和消費者中再次引起關注。迄今,歐盟一直禁止生產含有未獲批准的轉基因成分(GVO)的食品。現在,歐盟委員會則打算放寬這一政策。今後允許部分產品在一定的框架內含有轉基因成分,前提是比例不超過0,1%的上限。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伊爾莎‧愛格納(Ilse Aigner )則強調:「如果使用未獲批准的轉基因技術,必須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但轉基因產品對我們的健康威脅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已食用了轉基因食品呢?
對轉基因產品應慎之又慎
然而,就「零容忍」政策展開的辯論迴避了很多食品早已是轉基因產品這一事實。從大約10年前開始,德國就已經允許種植轉基因產品,前提是必須是獲得歐盟批准的作物。消費者往往分辨不清哪些是轉基因產品的原因在於,產品成份沒有進行詳細說明。德國非轉基因食品聯合會的希斯廷(Alexander Hissting )說,根據立法機構的決定,產品中經過他們安全測試的轉基因成份的含量不得超過0,9%,如果超過這一標準,就必須在產品上標明。
另一個漏洞是動物飼料:從一年前開始,歐盟決定飼料中也可以含有未獲批准的轉基因成份。也就是說:可以使用轉基因飼料喂養牛,但是牛奶包裝上不必進行標明。如此一來,轉基因物質就可能已經擺上了我們的餐桌。
沒有百分之百的保障
德國食品法和食品學聯合會的吉爾瑙(Marcus Girnau )說,「現在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障產品不含轉基因物質」。即便標明「非轉基因產品」或有機產品,都有可能含有轉基因成份。
迄今,人們對基因工程仍然報有極大的不信任。食用轉基因產品會有哪些後果至今難以確定。堅決反對轉基因工程的希斯廷說, 「這仍然是一個新的科研領域,例如通過對肉類產品的檢測來確定牲畜是否食用過轉基因飼料,目前我們就缺乏這類的基礎研究。」
歐盟批准的轉基因食品,對其安全性就比較明確的認定。為了確保超市貨架上的產品無損人體健康,之前對所有轉基因產品都進行了檢測。但是希斯廷認為,儘管如此,任何轉基因植物都蘊藏著風險。因為「在改變基因的同時,其他屬性也被改變。」這有可能影響蛋白質以及引起過敏。他警告說,如果歐盟放鬆目前的零容忍規則,將會出現更多的含有未批准的轉基因成份的食品進入市場。
作者:Rayna Breuer 編譯:李京慧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