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10311 Udo Lindenberg

2011年3月5日

在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用德語唱搖滾還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所有人都認為,這根本合不上拍。但烏多‧林登貝格的出現,顛覆了這一觀念。這位德國樂壇傳奇人物的搖滾生涯也折射出德國近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

https://p.dw.com/p/10SKg
圖片來源: dapd

啤酒杯墊上的靈感

林登貝格16歲就開始登台演奏,25歲出了第一張專輯。但那時他並不是歌手,而是打擊樂手。在德國家喻戶曉的偵探系列劇《作案現場》的主題曲,樂隊鼓手就是林登貝格。這位來自威斯特法倫的年輕人一直就對周圍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感興趣:

"我就生活在他們中間,在街頭巷尾。大多數歌詞是我在酒館裡寫的,我會把點子寫在啤酒杯墊上。常常在集了一堆杯墊之後才真正開始寫。到故事發生的地方去收集靈感,這很重要。"

林登貝格的聲音並不適合唱歌,卻沒有找到一個能把他的歌曲內容表達得淋漓盡致的聲音。所以這位鼓手不得不走到麥克風前,親自演唱。自那時起,獨特的嗓音、深色寬沿帽和大墨鏡逐漸成了烏多‧林登貝格的舞台標誌。林登貝格做了一件在70年代年的德國被認為不可能的事:用德語唱搖滾。

"之前一段時間我也曾用英語唱過。直到我發現,非要用外語唱歌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想表達很多東西,而用英語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改用德語唱。我想,蹩腳的流行歌曲已經夠多了,必須來點不同的。"

東柏林的女孩

Udo Lindenberg und das Panik-Orchester
林登貝格和驚恐樂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PA

林登貝格把街頭德語帶進了流行樂排行榜。他的"驚恐樂隊"(Panik-Orchester)幾乎馬不停蹄地在各地舉辦演唱會。林登貝格曾多次以私人身份到訪東德。1973年他在東柏林遇到了一位被他稱為Manu的女性,對他來說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這對我的影響很深,我那時就知道,這會讓我今後的人生有所不同,但我們不可能在一起,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被一堵大牆分隔開。"

於是林登貝格寫出了"東柏林的女孩"和"開往潘考區的列車"。他甚至試圖幫助Manu逃離東德,但這一計劃因東德國安局得到風聲而告失敗。是不是因為這段失落的愛情催生了林登貝格到東德演出的願望?人們不得而知。事實是,1976年他就在耶拿舉辦了演唱會,1983年又帶著"開往潘考區的列車"在東柏林"共和國宮"登台。當時當局同意他次年在東德舉行巡迴演唱會。但由於口無遮攔的林登貝格緊接著表示,"蘇聯導彈和美國導彈一樣,都應該被當作廢鐵扔進垃圾堆",他的東德巡演成了泡影。

用嘶啞的聲音吶喊

林登貝格數十年來是德國流行樂壇的傳奇人物。他長年住在漢堡的大西洋飯店,有關酒精和女人的新聞不斷。但他始終致力於用自己嘶啞的嗓音為"正義事業"吶喊,例如反對右翼暴力、反對蘇美部署導彈、呼籲和平。

1992年林登貝格就獲得了"回聲"(Echo)音樂大獎的終身成就獎。但他沒有就此退出樂壇,17年後他的專輯"Stark für zwei"再度捧回該獎項。目前65歲的林登貝格覺得自己還正當年:"我對目前的情況很滿意。但我不拒絕冒險,看看生活中還會遇到什麼新東西,我隨時準備迎接挑戰。"

Deutschland Musik Rock Udo Lindenberg 2010 Flash-Galerie
林登貝格獲得「回聲」音樂大獎終身成就獎圖片來源: AP
Deutschland Musik Rock Udo Lindenberg 2010 Flash-Galerie
與生活伴侶、攝影師Tine Acke圖片來源: AP

作者:Uli Jose Anders 編譯:葉宣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