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高校特殊專業(4):多媒體作曲

2010年9月13日

手拿紙筆,坐在鋼琴前,彈兩下,劃兩下——這就是人們一般概念中的作曲家形象。但多媒體作曲專業的學生卻是用計算機學習作曲的。當然了,演奏時,真正的樂器還是可以出場的。

https://p.dw.com/p/PAvw
格奧爾格‧豪伊杜教授和他的學生圖片來源: DW

漢堡音樂和戲劇學院的一間教室,幾名學生圍坐一張六邊形的大桌,面前放著手提電腦。他們的目光緊盯一個寬屏幕,該屏幕接著格奧爾格‧豪伊杜(Georg Hajdu)教授的計算機。這樣,學生們就可以一步步觀摩他們的教授是怎麼工作的。

擺弄計算機要得心應手

Studiengang Multimediale Komposition: Constantin Basica
來自羅馬尼亞的學生康斯坦丁‧巴西卡圖片來源: DW

課上,豪伊杜教授也逐個觀看學生們的工作,指點兩下,有問必答,因為這些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就像大提琴演奏家拿起大提琴、小號吹手拿起小號一樣,得心應手、爛熟於心。"可以說,計算機就是我們的樂器,我們應該掌握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豪伊杜教授說。因為,這些男生女生所學的專業,並非一般的作曲,而是"多媒體作曲"。

2004年起,漢堡音樂和戲劇學院開設了為期4個學期的多媒體作曲(Multimediale Komposition)碩士專業,教授學生如何使用計算機創作實驗性音樂。這是一門跨學科專業,它將技術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在德國獨一無二,在其它國家也屬稀有。學生們要上的課,名稱聽起來就不簡單,好像和藝術不搭邊兒似的,如"作曲算法"、"數位訊號處理"、"插件設計"等等,但他們也要上傳統課目,如"廣播劇音樂"、"戲劇音樂"、"電影音樂"等。

出於對音樂、以及對技術的熱愛

Studiengang Multimediales Komponieren in Hamburg: Monitor
電腦屏幕上的多媒體作曲圖片來源: DW

不過,多媒體作曲家使用的音符,和傳統音符大不相同。它們更像是一個個包裹,裡面裝著一組組參數,譬如什麼音色、音高多少、音長多少等等,用來控制計算機發出相應的音。因此,多媒體作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很好的樂感,而且也必須熱衷技術,後一點甚至更為重要。恰恰出於這兩個因素,羅馬尼亞的康斯坦丁‧巴西卡(Constantin Basica)才決定到漢堡攻讀這個專業。"我喜歡電子音樂,也學過古典作曲,我老想把兩者結合起來。"在漢堡,他可算如魚得水。

巴西卡的同學和他一樣,都已經讀完過一個學位,這也是多媒體作曲專業的錄取條件之一。無論是對多媒體感興趣的作曲家,還是對音樂感興趣的多媒體藝術家或訊息專業畢業生,都可以申請這個專業。

然而,即便巴西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計算機前渡過的,在多媒體音樂作品中,真正的樂器還是不可或缺的。"有演奏家現場演奏,對我們的音樂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對觀眾也更好,要比光面對一個擺滿擴音器、但卻空無一人的前台要好。"豪伊杜教授說。譬如,巴西卡的最新作品,就需要一位圓號手在台上演奏。

學習過程中有個人輔導 畢業後就業看好

多媒體作曲專業的師生比率,足以令其它專業的學生嘆為觀止。目前,只有4名學生攻讀該專業。而且,很偶然地,這4名學生均來自外國。然而,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德國國內,拿到多媒體作曲碩士學位,將來不愁就業,豪伊杜告知說。譬如到劇院工作,或者負責音樂會的電子系統,或者用計算機改編樂曲等等,市場對這類人才的需求在增大。"因此,我極少擔心我們的畢業生將來會失業。"

作者:Janine Albrecht / Svenja Ueing 譯者:施彥
責編: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