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普遍聚焦中國智慧財產權問題
2006年12月29日商報發表文章說:「在中國,無所顧忌地仿冒並不被人視為有害。相反,造假造得越像原件,就越說明造假人對原作者滿懷敬意。最值得追求的事是模仿大師,模仿得越像越好。孔夫子看到也要叫好了!但這樣的哲學在西方幾乎找不到支持者,中國肆無忌憚的造假更多引起的是憤怒的浪潮。
「中國仿冒者不顧一切的做法使西方尖端產品在競爭中面臨遭受巨大損失的危險。歐美的技術領先地位快速消失。繼時裝和汽車遭到無情的仿冒之後,食品、藥品和飛機零配件也成了偽造目標,全世界消費者的生命和生活都受到來自中國後院作坊的威脅。所以,中國偽造名牌產品早就成了一個政治問題。
「迄今為止,歐盟沒有採取嚴厲的制裁手段或上告世界貿易組織,但布魯塞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最近曼德爾森制定的一份歐盟戰略文件就不排除狀告中國的可能性。華盛頓政府也在積極行動,與歐盟一樣,美國也敦促中國更好地保護智慧財產權。」
正在大興土木、準備奧運的北京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大批工程項目需要最新技術、最新設備。南德意志報以北京國際門窗幕牆博覽會為例,說明了中國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存在的問題:
「即使是外行,只要在北京國際門窗幕牆博覽會這樣的展覽會上粗看一眼,同樣能發現其中最大的問題。在這個中國最大的門窗和外牆博覽會上,媒體人士中混雜著無數攝影和攝影人員,他們在外國產家的展台前忙著拍照和攝影,產品的任何細節都不放過。一位西方展商把一名不停攝影的人趕走後說:『他們先在這裡刺探情報,然後仿冒生產,最後以我們價格的零頭推向市場。』威必馳建築五金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邁爾說:『我們賣十歐元的東西,他們粗劣的仿造品在市場上只賣兩歐元。我們無法與這樣的價格競爭。』其結果是,許多德國廠家面對大量建造的居民樓和辦公樓卻毫無機遇。
「所以,德國施瓦本地區生產遮陽用品的中型企業克勞斯把重點放在專有特點上。該公司的遮陽系統使柏林的國會大廈夏天保持恆溫。公司銷售經理說,在中國只有使用不容易仿冒的高技術產品才有機遇。」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