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對話總是必要的
2023年9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每次G20峰會結束之後,都會有人批評,峰會給各國政治家們提供一個高談闊論的平台,但主辦國民眾卻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這種批評雖然有其道理,但如果沒有了G20這一平台,整個世界的失衡狀態極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篇題為《對話總是必要的》的評論寫道:
"相比之下規模略小的上周東協峰會上,中國總理李強呼籲東南亞國家要警惕'新冷戰'的發生。如果把中國視為威脅的話,那麼李強此番表述完全可以被視為威脅。不過,這也可以被視為中國在向東南亞國家示好,尤其是那些認為在專屬經濟海域問題上遭中國不公對待的國家。南中國海航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運輸通道之一。中國要想繼續保持經濟高速發展,就離不開這條海上通道。為此目的,中國一直嘗試以強權手段限制其他臨海國家的權益。而那些感覺受到威脅的國家,只能求助於美國。歐盟在這一海域所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是一個通過該航道獲取貨物的終端客戶。
這裡涉及的並不是戰爭,更不是什麼冷戰,而是貿易。過去幾年來,中國為其所謂的'一帶一路'投入了巨額資金,涉及麵包括亞洲、非洲、拉美和歐洲。中資入股漢堡港所引起的激烈爭議,也是一帶一路政策引發的連鎖效應。北京的投資令一些地區陷入了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常常被視為中國侵略擴張的行為,但事實上,這種行為是西方世界經濟體系、乃至政治體系所認可的行為:即掠奪性的資本主義。沒有人強迫漢堡出售部分股權,更沒有人威脅巴基斯坦准許中國人來修建連接山區和海港的運輸線路。這裡的一切都同金錢有關,中國願意出錢,而另一方則出於獲利或掩飾財政困境的目的欣然接受了這筆款項。"
評論寫道,G20峰會期間,美國和歐盟提出了修建連接歐洲、中東和印度的鐵路及海運線路的倡議,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
"舉辦峰會總是一個勞民傷財的事情,無論是金磚、東協還是G20峰會無一例外。但任何一次勞民傷財的峰會都好過一場貿易戰,而貿易戰更是隨時都有可能演變成為真槍實彈的熱戰。"
對於美歐關於打造歐印經濟走廊,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計劃,《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沒有出席G20峰會,具體原因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把新德里的舞台拱手讓給了其他人,而這些人也充分利用了這一機會。連接歐洲和印度的高鐵線路、將液氫從東方輸往西方的管道,這類願景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與此同時,人們還計劃強化世界銀行,使這一位於華盛頓的機構有能力為了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的貸款。然而,需要小心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美好願景,在經濟上也是劃算的。中國出於政治目的的放貸行為已經造成了慘痛的教訓,西方人必須做得更好,也就是說,還是不要再搞一次絲綢之路了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