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影響中國經濟的「唯一原因」
2022年7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五(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最新經濟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僅0.4%,上半年的增速也僅為2.5%。「明鏡線上」隨後發表題為「意識形態壓倒理性」(Ideologie sticht Ratio)的評論,指出中國總理李克強宣佈的2022年5.5%的增長目標,在第二季度的糟糕數字後看起來是無法實現了。
該報駐中國的通訊員Georg Fahrion寫道:「通過這個數字可以得出關於中國現狀的很多結論,遠超經濟范疇。可以預見的好事不多。幾十年來,一般認為北京領導層將國家經濟發展置於第一要位,賺錢是第一要務。中國(當局)的決定和行為基於經濟發展,這曾經是經驗法則,如今這種確定性消失了。中國政府行動的可預測性也隨之消失。」
文章隨後提到,在新冠疫情初始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曾遭遇更嚴重的滑坡,但當時的罪魁禍首是新的、尚不為人所知的病毒,負面影響很難避免,而當今的問題則不同,「北京是睜大了眼睛看著經濟景氣下行」。
「習近平的意識形態偏好也決定了中國的外交政策」
作者認為,「實用主義在中國已不再是衡量萬物的標準」,「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實用主義時代已經過去」,意識形態主導的時代回來了。
「對於德國和世界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不僅因為中國經濟對我們的社會繁榮有著直接影響。也因為這反映在中國外交政策中,理性的考慮越來越多地讓位於領導人的意識形態偏好。習近平主張一種重視國家實力高於一切的路線,該路線對於所謂的外國抹黑、貶低中國之舉高度敏感,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復興。」
文章在最後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打台灣違背中國的經濟利益,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已經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讓人放心」。
「中國為領導人的固執己見付出代價」
《法蘭克福匯報》7月15日的一篇評論也指出,是新冠病毒的「清零」政策影響了中國經濟。該報資深記者Peter Sturm的評論寫道,導致中國經濟增速崩盤的「唯一原因是習近平的清零政策,而他不會在黨代會(二十大)前承認任何錯誤,中國為他的固執己見付出代價」。
這篇評論寫道,對於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始終應該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但這次周五所公佈的內容肯定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周五的數據甚至比之前已看淡的預期還要差。
「通常情況下,這種現象有很多原因。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唯一原因是『清零政策』。更準確地說,增速不再要完全歸咎於習近平。這正是問題所在。這位中國國家和黨的領導人堅持要在任何時候都對所有問題持唯一正確意見。」
評論繼續寫道,習近平希望在幾個月後的二十大上獲得連任,打破數十年來中共總書記只連任兩屆的慣例。「在中國,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想法,即便在黨內也是如此。所以習近平認為他現在不能承認像『清零政策』這樣的錯誤。這位領導人將其權力置於一切之上,包括自己國家的經濟福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