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恩威並濟 「馴服」中國
2020年6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膽小如鼠 抓不了巨龍"為題,刊發評論呼籲歐盟更強硬地對待中國,捍衛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
"歐盟委員會最近在一份有關抗擊假新聞的聲明中,不僅僅提及了俄羅斯,還首次將中國也明確列為謊言與不完整事實的散佈者。從歐洲人嘴裡說出這樣的話,無異於宣戰。但是,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同時也承認,歐洲缺乏施壓手段。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外交官認為,制裁並非解決對華關係問題的正確途徑。"
"在香港問題上,歐盟也排除了限制投資等經濟制裁選項。中國用一部可疑的國家安全法案來授權國安警察進駐香港阻止所謂的'暴亂',這一舉動明顯違背了對港人的自由承諾。可是,自詡為基於規則之國際秩序的捍衛者的歐盟,除了表示'極度憂慮',再沒有其他的言語。"
"難道這就是歐盟的'堅定戰略'?公開地對北京提及敏感議題,同時又不過度刺激中國龍?不論如何,這也算是最低程度的反抗。畢竟,歐盟內部在制裁問題上也不夠團結。歐洲各國和中國的經濟聯繫極其緊密,因此施普林格新聞出版集團董事長多普夫納(Mathias Döpfner)在《世界報》撰文所要求的'政治上與經濟上徹底和中國決裂'之做法,會把我們引入歧途。但是,在中美對抗中站在華盛頓一邊,則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這並不意味著,歐洲人只能要麼認命、要麼與中國徹底脫鉤。'多樣化'可以是一劑秘方:歐盟必須拓展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從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歐盟競爭與反壟斷事務委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近期就表示,將修改有關政府補貼的法規,從而更好地防範歐洲企業被中資收購。這也是很好的做法。"
"其實,中國也會擔心面臨諸多損失。有鑑於此,歐洲人面對北京不必膽小如鼠。作為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將在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這將是自信地捍衛歐洲利益與價值觀的機遇。不知道柏林方面能否抓住這次機遇。"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北約必須更自信地面對中國"為題,刊登了曾任北約秘書長戰略預測團隊主任的資深顧問Stefanie Babst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北約必須正視中國想要重塑世界規則的訴求,制訂恩威並濟的對華戰略,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人也願意傾聽北約的訴求。
"制訂一份囊括全部30個成員國的北約對華戰略,將有助於西方陣營面對崛起的中國發出一個共同的聲音。作為西方價值觀共同體,北約若想有共同的聲音,還必須就對華戰略與歐盟相協調。中國已經和歐盟所有成員國簽署了錯綜複雜的雙邊經濟協議或者戰略夥伴協議,因此北約與歐盟協調對華戰略注定不會簡單。在這個問題上越早達成一致,北約捲入日益激化的中美爭端中的風險就越小。"
文章接著指出,面對中國在北約國家以及周邊國家全方面拓展的影響力,北約的戰略回應必須包含軍事嚇阻與合作對話這兩個方面。作者認為,北約需要向北京明確表達捍衛成員國以及各地區盟友戰略利益的堅定意願,也應向北京表示無意侵犯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戰略空間;但是北約依然將堅守與諸多亞太國家的盟友關係,北京必須接受這一點。
"國際關係歷史一再證實,直接對話比各自評頭論足更具有建設性。西方與中國的關係也同樣如此。因此,作為北約對華戰略的第二根支柱,雙方應當在夥伴協議框架下開啟定期戰略對話以及務實的合作。事關北約集體利益的合適話題有許多,比如核威懾、核裁軍、北韓問題、網路安全、海洋安全等等。在阿富汗、能源安全、反恐等問題上,北京也會對北約的姿態感興趣。雙方還可以在軍事問題上達成一攬子互信,從而在敏感話題上逐漸增加透明度。北約與中國構建夥伴關係的主要目標應當是:逐步增加雙方探討攸關安全之核心議題的意願。"
"中國不會是北約的輕鬆夥伴。不過,如何與政治上棘手的夥伴達交道,北約有著幾十年的豐富經驗。因此,北約不應當害怕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面對中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