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兩個目標

2023年4月28日

《新蘇黎世報》指出中駐法大使盧沙野的爭議言論或許不像北京所言僅是「個人意見」;《科隆城市報》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想借對烏克蘭釋出善意,實現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

https://p.dw.com/p/4QgLW
習近平與澤倫斯基的通話有助於緩解俄烏之間的衝突嗎?
習近平與澤倫斯基的通話有助於緩解俄烏之間的衝突嗎?圖片來源: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刊登題為「習近平的『反外交官』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觀」評論文章:「具有咄咄逼人形象的『戰狼』外交官代表了中國希望被視為的樣子——即作為一個值得被尊重的大國。同時,他們也暴露了北京的帝國主義世界觀,圍繞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的爭議就說明了這一點。」

「所謂的『戰狼外交』是習近平擔任領導人時期的產物,這個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戰爭電影《戰狼》,意指那些特別具有民族主義精神的海外中國官方代表。這些『反外交官』將其角色定位為:以大聲抗議來反擊對中國的批評,並傳播共產黨的世界觀,他們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國內民眾推崇。不過,『戰狼外交』正在損害中國在國際間的聲譽,但北京的統治者也能接受這件事,因為他們不是希望中國受到喜愛,而是希望中國受到尊重。」

評論寫道:「這不是盧沙野第一次以『戰狼』的姿態引起關注,但這一次,他的行為在上級的眼裡過了頭。中國承認以前屬於蘇聯的國家為主權國家,而且不把如克裡米亞等被俄羅斯武力吞併的領土視為為俄羅斯領土。中國外交部事後急忙收拾盧沙野留下的殘局,稱中國的立場沒有改變,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也刪除了其網站上的盧沙野受訪稿。」

中國正在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爭奪影響力,但盧沙野的言論已經在這些國家中激起了對中國的恐懼和不信任。而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歐對於盧沙野的表態也是如此反應。」文章提到,自從習近平不顧戰爭,與普丁宣佈兩國間「無上限友誼」以來,歐洲對中國的懷疑情緒持續增長。

「中國官方稱堅持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如果中國不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這些話就顯得很空洞。因此,盧沙野的言論很可能揭示了北京的世界觀:中國的統治者從大國勢力範圍的角度來看待世界,把較小的國家視為大國的棋子。」

儘管北京試圖把盧沙野的言論定性為他的個人意見,但作者認為這不應該被視為個人失誤,畢竟他仍具有中國大使的身份。文章稱,雖然進展緩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正試圖軟化領土完整的原則,為此它引入了『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的概念」。

「這些有可能構成使用武力的理由:如果一個大國入侵另一個大國的勢力範圍——正如北約在普丁和中國統治者眼中所做的那樣——這就產生了『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這應該讓南中國海周邊的國家特別深思,中國的行為已經多次表明,它不把國際法放在眼裡。」

中國是烏克蘭危機的最佳調解人嗎?

國際社會對於本周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多持肯定態度,但《科隆城市報》刊登的「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策略」評論卻不這麼樂觀。作者稱:「在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僅一天後,接踵而來的是幻滅感:仔細觀察會發現,兩國元首自戰爭開始以來的首次對話主要是北京的一個巧妙舉措。特別是因為最近的外交醜聞,這對習近平來說是一個有利的時刻」文章提到,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一次採訪中質疑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從而引起歐盟的極大不滿。因此,作者認為「現在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止損的問題」。

評論提到,習近平想藉機完成兩件事:「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主要可以通過向基輔派遣特使的提議實現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 面對布魯塞爾,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和平調解人,但目前為止還不用做出任何實際行動。另一方面,他也有可能間接地幫助他的『老朋友』—— 俄羅斯統治者普丁。畢竟烏克蘭軍隊目前正在準備大舉反攻,現在中國便能通過外交干預進一步推遲反攻日程。」

「事實是北京從莫斯科的依賴中獲利,它對讓俄羅斯政府陷入生存危機沒有任何興趣。克里姆林宮的權力更迭,甚至是4000公里長的(中俄)共同邊界上的動蕩對習近平來說都是最糟糕的情況。」作者在最後呼籲:「為了證明批評者是錯誤的,中國領導人至少要把『房間裡的大象』指出來: 莫斯科是這場衝突中的侵略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