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習近平的防疫僵局
2022年1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寫道,大面積封城、群體排查、長時間隔離以及關閉邊界等一系列措施,成了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的法寶,這篇題為《習近平的防疫難題》的評論寫道:
"封城的代價極其高昂。新年前後,當年武漢封城的殘酷場面又在古城西安重現。當地民眾在社群網站中抱怨,他們被關在家裡,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和藥品。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絲毫沒有改變其嚴苛防疫策略的意向。同兩年前相比,人們還是同樣的擔心、無助和恐懼。
事實上,奧密克戎的出現,再次說明中國也急需制定好退出戰略。因為無休無止的封城行動代價畢竟太高,而巨大的壓力也將使民眾難以承受,更何況無論防疫措施多麼嚴苛,新型變種病毒仍有可能廣泛傳播。一旦出現上述局面,後果將難以想像。因為中國民眾中的抗體水準較低,一旦感染人數激增,中國的醫療系統將很快癱瘓。中國每十萬人口擁有的急救病床數量為4.47,相比之下,德國十萬人口則擁有29.2張急救病床。這也是中國政府採取嚴防死守防疫措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棄零感染策略,從政治層面而言,也充滿了風險。習近平早已將中國所謂成功的防疫戰略同其個人的政績緊密聯繫到了一起。利用閉關鎖國的機會,他大力宣揚民族主義,並使民眾對境外的'疫情亂局'產生了恐懼。"
評論寫道,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下,中國絕不會承認本土疫苗不如外國疫苗的事實,更不會讓民眾接種輝瑞等高效的mRNA疫苗。
"這場疫情游戲還遠遠沒有結束。一時光鮮的防疫模範轉瞬間又變成差等生的事例已經出現過許多。一旦出現新型的、毒性極高的殺手毒株,也許能證明中國的零容忍策略是正確的。但現在的情況卻是,歐美國家大量接種高效疫苗、並有控制地讓疫情蔓延的策略似乎正在產生效果。中國也需要找到一條經得起考驗的途徑,以逐步走出疫情陰影。零感染策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政府拖延越久,退出零感染策略的風險和代價也越高。"
西安封城已經持續了近兩周,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食品和藥物,很多市民通過社群網站發出求救呼籲和抗議。《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
"西安的困境再一次凸顯了中國社會的矛盾。一旦出現批評呼聲,審查機構就會大肆刪帖,而這樣做又只能加劇人們的不滿。一位網友寫道:'政府竟然把一半的精力用於刪帖,這太不可思議了。'而官方媒體的報導也引起了人們的憤怒,比如一段擺拍色彩很明顯的影片中,救援人員在街上排成長隊傳遞糧食物資,而改用車輛運輸顯然會方便得多。
西安也許不會發生餓死人的事件,但的確有人挨餓。原因之一是遍佈中國大中城市的送餐服務,也已在西安停止營運,因為送餐員也不能離開住家。目前還看不出何時結束封鎖的跡象。當地政府宣佈,只有當新增病例只出現在隔離人群中時,政府才會解除封鎖禁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