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自由貿易的是是非非
2018年7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慕尼黑《南德意志報》的評論以"川普抡起大錘"為題,指出面對咄咄逼人的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必須以更加聰明的姿態來應對,並呼籲他將目光轉向歐洲。
"需要為貿易衝突激化承擔責任的,也不僅僅是美國。中國的貿易政策,早在設計規劃之時就是立足於不公正的。它利用了全球消費者對亞洲廉價快餐式產品的飢渴,造成了巨大的依賴性。突然之間,不僅僅是美國感受到了這種權力格局的變遷。如今的中國正在打造一套新的國際秩序,也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貿易網路、法律規則、金融體系、政治準則都圍繞著它。這可不止事關半導體制造或者是人工智慧的研发。"
文章接著指出,面對如此崛起的中國,川普并沒有良好的對策。而他現在改採取的策略,則不僅僅與中國的經濟體制為敵,而是和整個中國模式為敵;這會打擊中國的經濟增長、民眾就業、生活水準、內部穩定乃至中共執政根基。因此,習近平很有可能對川普作出強烈的反應。作者認為,被民意裹挾的中美兩國首腦一旦相互對立,全世界都面臨著危險。
"要是習近平不是往太平洋的東岸看,而是回頭看看歐亞大陸的西端,就會發現一個答案。中國遇到的貿易問題也是歐洲的麻煩。中國所造成的貿易失衡,也讓歐洲陷入困境。但是在這場貿易戰中,歐洲可不是侏儒。美國以及中國所面對的歐盟,是一個擁有5億人口的經濟體,其市場的運作完全立足於詳盡的規則。如果中國能夠認識到規則的價值,如果歐洲最終能夠出台一份中國戰略,解決北京與布魯塞爾之間的市場準入爭端、智慧財產權爭端以及体制性衝突,那麼川普就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強大的新模式。"
波昂出版的《總匯報》則以"中國也有責任"為題,刊發評論擔憂地指出,世界正面臨三十年代至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之威脅。
文章認為,川普应該為這一切承擔主要責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以及歐洲人就是無辜的。中國操縱匯率,其市場是如此之封閉,還歧視外國投資者。而德國或者瑞士,也不顧外界之警告,擁有著巨大的外貿順差,幾乎沒有為減輕全球貿易失衡作出什麼貢獻。在中國、德國等出口型國家採取切實措施降低其順差之前,川普是不會妥協的。中、德等國越是認識不到這一點,貿易戰對全世界的風險就會越大。"
《柏林報》的評論以"歐洲必須成為自由貿易捍衛者"為題,認為面對美國的霸凌,歐洲決不可妥協。
"歐洲必須認識到,在貿易爭端中一味妥協是錯誤的道路。這只會增強川普在國內的支持度,鼓動他再作出激進舉動。現在歐洲需要的是堅定、明確、但又聰明的反制策略。"
"關鍵是,德國以及法國必須認識到,貿易戰同時也是話語權之爭。川普通過不斷重複似是而非的內容,成功地將全球頭號經濟強國描繪成了外國罪犯的受害者。如今的歐洲缺乏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來及時而堅決地反駁這種可笑的說法。要是最後偏偏是中國成為了自由貿易的最勇敢捍衛者,那就將是一個歷史性的天大玩笑。"
《曼海姆晨報》的評論以"西方親手促成了中國崛起"為題,認為中國領導層非常準確地把握住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西方如今只能唉聲嘆氣。
"川普似乎相信,中國可以被遏制住從而繼續落後於美國。這種保持歐美科技領先的願景,完全符合仇外民粹主義者的想法。但是,中國終於成為了全球經濟大國,並且也已經證明,中國人除了勤勞,還擁有創新能力。阻止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既不現實,道德上也說不過去。中國的發展讓上億人脫離貧困,也為德國等國的商品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銷售市場。"
"川普在另外一點上則完全正確:過去,西方政界和商界以本國勞工階層為代價,在中國開展廉價的大規模生產,促進了中國的崛起。而且,歐美政府還偏偏在中國人擅長的領域犯錯:通過產業政策來保護本土市場。中國人制訂了法規,推動技術轉移,而西方的企業則因為貪圖眼前利益,爭相 '以技術換市場'。"
"中國則非常樂見自由貿易主義者呈上的機遇。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崛起以及快速發展。北京自私而高效地向這兩個目標邁進。對於如今的西方而言,現在唉聲嘆氣什麼用也沒有。而加徵關稅更是只會讓雙方更貧窮,同時摧毀相互間的信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