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貿易戰的解藥
2018年10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蘇黎世出版的《金融經濟報》以"相互依賴者的貿易戰"為題,刊登了由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S. Roach)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中國應當大力加強創新,從而擺脫對進口科技產品的依賴,而美國也必須重新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美中貿易衝突會否和平解決?還是會演變成一場異常煎熬的離婚?人際交往的經驗,也許會給我們提供答案。雙方不應該相互指責、互不信任,而應當專注於重新構建自己的內在經濟優勢。這需要雙方達成一些妥協,且不僅僅限於貿易領域,也包括各自的核心經濟戰略。"
"創新悖論問題,是爭議最大的議題。這可以歸結為一場零和博弈衝突:美國指责中国掠奪智慧財產權,川普政府將其描繪為對美國未來經濟的根本性威脅。……創新能力確實是一個國家實現持久富足的血液,但是,我們沒有將其描繪為零和博弈。中國必須從依靠別國的創新轉變為依靠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避免困擾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美國則必須重新專注於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扭轉最近出現的生產效率下滑這一令人擔憂的趨勢--它會導致毀滅性的經濟停滯。"
"這很有可能就是相互依賴的兩國之間的貿易戰的最終結局。美中兩國為了實現各自的目標,都需要一種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將相互依賴者的零和博弈關係轉化為互利共存關係,則是在貿易戰大幅惡化之前終結它的唯一手段。"
《曼海姆晨報》的評論則以"商業與道德"為題,注意到眼下沙烏地記者死亡案後,西方商界的微妙姿態。作者指出,歐美大企業的老總們以往很喜歡強調"不談政治",並以"專注於商業行為"為由,毫無顧慮地與獨裁國家簽署合同。而在这次沙烏地阿拉伯一記者在土耳其離奇遇害後,商界大佬們紛紛取消前往沙烏地的行程,其姿態甚至比政界人士還要積極主動。
"在白宫,企業家出身的川普總統不願意放棄價值1100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對於他而言,生意可比道德更重要。川普如此解釋自己的曖昧姿態:如果美國取消了訂單,就會由其他國家來填补空缺。也許,川普想到了中國。在政商一體化的國家資本主義中國,和殘酷統治者打交道並不會引發什麼道德擔憂。畢竟,中國自己也是獨裁體制,他們可不關心什麼道德原則。"
"這種思維方式,帶來了卑鄙的競爭優勢。將生意看得比道德更重,就能免受良心的牽絆,就能明確地貫徹自己的方針路線。而在西方國家,情況則有所不同。西方人有所顧慮,但是最終依然會簽署值得懷疑的合同,尤其是和中國。儘管每個西方人都知道,在中國,政權的批評者會被送入監獄。西方為這種做法所找的藉口也很虛偽:中國那麼大,不可能被孤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