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德國猶太人的救星「永不疲倦的中國神醫」
2008年6月19日廣告
世界報還特別提到裘老當年救助猶太人的往事:
"對受苦受難的人,他從來不會視而不見。作為生活在納粹德國的中國人,他冒著很大風險,拯救了達豪集中營的猶太人。1945年4月,美軍到達之前,達豪的猶太人被逼迫上路,步行穿越巴伐利亞,歷史稱為'達豪死亡之旅'。當一隊可憐的猶太人被驅趕走過巴特特爾茨市並在他的醫院門前歇息時,裘法祖出面干預了。
"他鼓起勇氣,在一名果敢的高級護士陪同下,走向這群人。集中營的看守和士兵驚奇地看見,一位穿著德國主任醫師服裝的中國人以地道的德語斥責說:'你們的囚犯得了傷寒,我必須立即把他們帶走。'裘法祖把這些骨受如柴的人帶進醫院,使他們恢復健康,並把他們藏在地下室中,直到戰爭結束。他的德國同事們不露聲色地幫助他。其中有慕尼黑護士學校的學生、1945年成為他妻子的洛尼。"
每日鏡報記者在北京中山公園發現一個新現象:父母為大齡子女尋找婚配對象,他們手中除了照片外,還有寫著房子、汽車和金錢等"條件"的牌子。記者在採訪了幾位保媒拉纖的老年人後寫道:
"過去幾年,中國大談獨身危機。去年,上海的統計表明,單身居民佔人口總數的15%。老一代人對此尤為擔憂,中山公園這樣的碰頭會在其它城市也有,甚至有一部電影也以此為主題。
"不過年輕人不一定喜歡這樣做。中山公園一位25歲左右的男子說,他從熟人的圈子中知道,父母的努力很少取得成功。'我的朋友中沒有人願意這樣做'。即使父母們自己也對成功率的大小意見不一,沒有人能舉出介紹成功的例子。
他周圍的人都在介紹子女的情況。父母們讚揚自己子女的優勢、談他們的學習成就、自豪地展示子女照片。多看一下這個場面的人,往往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這樣的碰頭會上,父母之間的社會交往至少與其子女的所謂幸福同等重要。"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