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錄:中國大學首次招生歐洲
2002年11月25日這個名為「2002中國校園」的教育展,雖然不能用「爆棚」來形容,但還真是挺熱鬧的。不斷地有年輕德國人走進來,每個攤位上都有人詢問。德國學術交流機構(DAAD)的攤位前始終排著隊。據組織者之一-柏林的IFS國際學習公司總經理弗利姆特博士稱,至23日中午,大約有二、三百名德國學生前來尋找他們的機會。
北大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林百學先生參加過在韓國、日本、東南亞舉辦的中國教育展。他說,跟那裡的情況是不能比的,那裡可以說一開門人就不停地往裡湧。但大多數辦展者還是滿意的。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沈文忠副教授說:
「德國,甚至說歐美這塊市場,跟韓日等市場不一樣。歐洲到中國來的留學生很少,國家很多,但是一直人不多,總數在中國外國留學生中佔的比例很少。這次辦展,前來參加的人應該說比我們預想的多。這一天半的時間裡,有八、九十個,近百個學生到我們的攤位來。」
對這個教育展感興趣的德國學生可以說來自德國的每一個角落。記者看了一下來客登記冊,僅23日上午登記的來客地址就有西面的亞琛,科隆,南面的斯圖加特,艾爾朗根,西北面的漢堡,呂貝克,奧爾登堡,東面的羅斯托克,茨維考,弗萊貝格,耶拿等等。當然來自柏林和波茨坦的更多。
參展者們說,來的德國學生有不少是學漢學的,有不少漢語已經說得相當好,但也有很多不會漢語。至於選學的專業,則是什麼都有,沈文忠教授說:
「其中比較多的一部分是來咨詢學習漢語的,當然有長期的,有短期的,也有很多學生是來咨詢各種各樣專業的。從政治學,經濟,還有法律,生物,MBA,管理,甚至還有咨詢學習建築學,醫學,等等,各種各樣都有。」
記者接觸了8位來訪者,其中有5位根本沒有學過中文。有一個學生是學法律的,已經在中國學過一年,現在打算看看是否能到中國去讀博士學位。還有一位來自德國東南部小城弗萊貝格大學的講師,他說,他專程趕來,是為了看看能否為他的學生們提供一些機會。來自德國柏林南面的耶拿的學生卡琳說:
「我在耶拿的大學讀書。我學的是政治學。我是通過渡假認識了中國的。我在那裡待了2個星期。那是太美好了。我們跟當地人有過很多的接觸,這也喚醒了我的願望,更好地認識這個國家,到那裡去讀書,也許也做個實習。所以我來到了這裡,只是想看看,這裡有哪些可能性,有哪些大學,他們提供些什麼。是的,我想,重要的是先學語言。接下來我就要開始,然後在中國鞏固。」
至於哪些大學來到了柏林,卡琳是不會失望的。中國最著名的三所大學:北大、清華、復旦都來了,還有社科院研究生院,人大,上海交大,與德國歷史淵源最深的同濟大學。北京上海的大學最多,北京來了七個大學(不算中國社科院),上海來了五個大學。但內地的大學也有代表,比如東北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山西大學。
作為中國貧窮的西部的唯一代表,山西大學引起了記者很大興趣。令人驚訝的是,德國學生一般只是取走各大學的介紹資料和報名表,考慮後才作出決定,而山西大學卻有兩名學生當場報了名。據山西大學的代表張汾喜教授介紹,這兩名學生是波茨坦大學的學生,他們打算先去學中文,然後學化學。這兩個學生之所以選擇山西大學,主要原因說是不願跟其他外國學生混在一起。這兩個學生並沒有去過山西,但他們的一個朋友到過太原,把太原說得相當不錯。張教授說,太原這些年的變化也很大,山西大學現在已有三十多名外國學生。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參展學校是北京體育大學。出乎意外的是,對這個大學感興趣的德國人特別多。北京體育大學留學生辦公室主任趙秀忠副教授說:
「我們體育大學是中國唯一的一所國立體育大學,中國最高的體育學府。建校到目前為止有近50年的歷史。學校設立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已經培養了2000多名外國的長期留學生,10000多名短期生。「」我們對外教育的特色就是中國傳統的體育,武術,武術有長拳,太級拳,還有中國傳統的養生健身術,還有利用中醫、按摩、針灸,幫助高級運動員訓練,恢復,以及傷科,提供一個治療、恢復的方法。這些項目都引起了外國朋友,特別是年輕人廣泛的興趣。所以我們這幾天來柏林招生,有很多青年人來進行咨詢,他們有意到我們體育大學學習。「」最近幾年留學方面有一個傾向就是,歐美人在增加,特別是美國人,現在在我們學校在讀的美國人就有20多個,法國德國也很多,他們練中國的功夫,練得如痴如醉,每天除了吃飯,休息,睡覺以外,就是在訓練場,練武術,所以他們的進步也非常大。」
(請點擊閱讀下一頁)
(圖:布希在清華大學)
柏林的這個活動引起了兩國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參加這個活動的有中國大使馬燦榮和教育參贊劉京輝,德國教育科研部國務秘書杜登豪森,柏林科研文化部長布裡爾,柏林洪堡大學校長姆呂內克,同濟大學校長吳啟迪和DAAD等各方面的代表。
德國聯邦教育科研部國務秘書杜登豪森在23日的論壇上說:中國是德國最緊密的科學合作夥伴,沒有其它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跟德國這樣多的科研合作項目,同樣,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科研夥伴。80年代初,中國的第一批學生來到德國,現在中國學生來得很多,這說明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對德國來說是「一大挑戰」。一方面,德國帶了很多Know-How到中國去,另一方面,德國要吸收全世界的學生,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德國企業也為他們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反復提出這個要求。但杜登豪森也感嘆地說,現在在中國學習的德國學生太少了。
洪堡大學校長姆呂內克感到,德國培養的中國科學家還是太少了。他說,現在中國大學裡的專家大多數畢業於美國大學,幾乎沒有德國大學畢業的,「我們錯過了很多時機。」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到中國去學習的德國學生太少了。
至於到中國去學習的德國學生太少,杜登豪森和姆呂內克都認為,主要是因為語言方面的障礙。確實,學習中文對德國人來說是很難的一件事。北京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林百學從另一角度談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次來咨詢的德國學生中,「希望外語授課的比較多。所以我們想,北京大學應該在英語授課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因為漢語對外國人來說學起來是比較難的。如果在外語授課方面有比較大的突破的話,對於吸收更多的歐美學生來北大留學,我想是很有好處的。」
中國參展者還提到了另一個原因:德國大學是免費的,而中國大學是收費的。每個中國大學都定有自己對外國留學生的收費標準。北大、清華、復旦、社科院等收費較高。以復旦大學為例,學習理科的大學學費是每年3200歐元,碩士生學費3700歐元,博士生學費4600歐元。學醫學的博士生學費甚至高達每年6700歐元。山西大學的留學生學費就低得多,語言班每年是1400歐元,本科生1600歐元,碩士生2000歐元,博士生2400歐元。兩個波茨坦的學生當場就報了名,可能跟學費也有點關係吧。
關於為什麼想起辦這個中國大學德國教育展,組織者之一-IFS國際學習協會總經理弗裡穆特博士說:
「『2002柏林中國校園』是在歐洲的第一個高校博覽會。倡議來自中國高校,來自一個組織: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它類似於德國學術交流機構DAAD,是中國大學自己出資辦的。目的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大學的)國際化,有目的地針對德國大學生和科研人員。」
由於這樣的活動是第一次在德國舉辦,可以說是缺乏經驗,雙方對對方都缺乏瞭解。弗裡穆特博士上述講話裡就暴露了這個問題。他把中國留學服務中心跟德國的DAAD相比。德國的DAAD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半官方機構,不僅不盈利,而且由它代表德國國家給德國和外國學生提供大量的獎學金。而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只是中國近300個國家批准的留學中介機構之一,它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且,許多在德國的學生對這個中介機構意見很大,認為他們收了很多錢,說是他們介紹的高中畢業生到德國後,學完語言肯定能上大學。結果這些學生根本沒有資格讀德國的大學。
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中國的參展者那兒。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系主任李存光教授說,社科院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德國大學畢業的可以去讀碩士學位,德國有碩士學位的可以去讀博士學位。顯然,中國做外國留學生工作的人多半根本不知道,德國大學畢業的就是碩士,而且也完全不知道德國的大學和高專(FH)之間的區別。
武漢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副院長周景明副教授說,德國高中畢業的都可以去武漢大學讀本科。什麼是「德國高中」呢?是13年的Gymnasium,還是11或12年的Realschule呢?周教授說:我想,12年以上就可以。從這種情況看,德國實業中學(Realschule)的畢業生完全可以到中國去讀書,也許主要學校(Hauptschule)9年畢業,再到企業或職業學校培訓兩年,也完全可能被中國大學接收。
由於中國前來德國讀大學的越來越多,德國方面把中國學制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作出了非常詳細的規定,比如:在中國重點大學讀過一個學期以上,普通大學讀過三個學期以上的中國學生才可以直接進入德國大學;在中國普通大學或三年制大專讀過一個學期的可以通過大學預科班進入德國大學;其它各種中國大學和高中畢業生沒有資格等等。而中國方面對德國和世界各國來中國留學的學生的資格似乎根本就沒有規定。
也許哪天為了面子的原因,或者說是「外交對等」,中國政府也會對德國學生作出相應的規定。但即使作出了規定,中國的大學也不一定都照辦。首先,中國人是個靈活的民族,第二,中國已經把教育看成為賺錢,尤其是賺取外匯的金飯碗。中國這幾年一直在宣傳,教育是一個新興的重要產業。德國大學,尤其是那些艱難求生存的私立大學,他們也想賺錢。收費吸引外國留學生,對停滯的德國經濟也有好處。可是德國政府規定得死死的,誰都別想越出雷池一步。從這點上看,中國已經比德國「資本主義」得多了。德國也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禁止中國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的國家了。
離開柏林後,這些中國大學的代表將前往巴黎繼續展出。參展者和組織者都說,他們相信,這樣的活動,有了第一次,就會經常舉辦下去。當然要看實際成績了。中國人是最講實用性的。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