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救人命還是要人命?——抗生素在德國

2011年12月25日

《南方周末》近日報導,中國目前是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衞生部委員肖永紅教授曾做過的調查顯示:中國抗生素人均年消費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國人的10倍。而德國是如何監管抗生素的使用呢?

https://p.dw.com/p/13XE6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末青黴素問世以來,抗生素就席捲了世界各個角落。不過,這個炎症的剋星問世不久,接踵而來的副作用就讓醫學界頭疼不已:服用抗生素後,部分抗生素的細菌會留在人體成為"耐藥菌",這種耐藥菌讓其他的藥效性降低,甚至讓藥物對人體不起作用。所以一些國家在對待抗生素的態度從"靈丹妙藥"變成了"謹慎使用"。在德國,抗生素類藥品是處方藥,病人不能隨便買到抗生素。大多數德國醫生也盡量避免給病人使用抗生素藥,柯好慈(Daniela Kreutz)醫生也是主張少用抗生素的醫生之一,她說:"上個星期我們還收到了門診健康協會的關於慎重使用抗生素藥類的信件,一般情況下,醫生只會在治療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時選擇抗生素,而病毒感染是絕對不會用到抗生素的。"

從醫生處把關

柯好慈補充道,健康協會或者是醫療保險協會定期給醫生設置關於抗生素的學習班,嚴格在醫生層面把關。雖然處方制度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抗生素的濫用,可還是有人存在著"抗生素治百病的"觀念誤區,柯好慈介紹說:"目前德國醫院裡有很多都是在70、80年代當年濫用抗生素的病人,現在都被安置在重病房,因為對這些有著抗藥體的病人有效的藥物實在屈指可數。"

另一方面,抗生素確實是一些頑固炎症的剋星,而且價格適中,所以即使有了處方規定,威斯特法倫州藥品協會的布爾寧博士表示,2010年有一半的德國人從醫生那裡拿了抗生素藥方,她說:"不過德國人還不算是使用抗生素頻繁的國家,一些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因為沒有處方制度,所以抗生素用量相對來說較大。總的來說,可能因為國情的不同,北歐部分的國家對抗生素比較保守和抗拒,而西歐國家的人對抗生素比較青睞。"

Symbolbild Antibiotika im Hähnchen
抗生雞圖片來源: Fotolia/Maria.P.

病從口入

除了給人體去除炎症,幫助動物,特別是家禽等快速生長成了抗生素的"副業"。因為能帶來短期的經濟利益,在德國,尤其二戰後,生長促進劑越來越受到養殖戶們的青睞。不過20世紀初,歐盟就規定,禁止使用帶有抗生素的生長促進劑,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食品安全部發言人昆得克(Jörgen Thier-Kundke)說,帶有抗生素的生長促進劑後患無窮:"因為帶有抗生素的生長促進劑會使動物體內產生耐藥菌,吃了這些動物的肉就跟服用了抗生素一樣,人們一旦生病將難以控制病情而抗藥性會使治癒的可能性減小。"

雖然歐盟本身不再使用抗菌生長促進劑,可是這並不妨礙其他國家的肉類、魚類產品混跡在歐洲市場,為了避免"病從口入"的發生,歐盟設立了嚴格的監管制度,昆得克介紹說:"尤其是來自亞洲國家如中國、越南的進口蝦類產品,一般都是抗生素生長促進劑下的產物,我們在檢查時會高度警惕檢查這些產品,一經發現抗生素我們會把這一批貨拒之門外的。"

在中國,抗生素生長促進劑還沒有被禁。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科肖永紅教授2006年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21萬噸,其中9.7萬噸用於動物養殖。

作者:文暮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