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保護"從孩子抓起
2013年12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竊聽、窺探、偷錄: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醜聞讓網民們知道,他們的生活有多透明化。這其中一個大的群體-兒童和青少年,卻在這場數據洩漏風波的激烈辯論中被忽略了。他們對數據保護其實最為草率:在Facebook上傳照片,便有可能因此給自己造成傷害;在網站上點贊,垃圾郵件甚至病毒說不定就會接踵而來。他們在智慧型手機的安全性何以保障?智慧型手機上一個接一個的下載軟體,因此成為廣告產業的犧牲品。他們一直在網上,這也就意味著理論上一直處於可監控狀態。
"不要來煩我"
15歲的朱利安在下薩克森州的一所高中上十年級。他從五歲起就是電腦和IT迷。那個時候的網路还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儘管如此,他父親就提醒過他不要在網上透露過多的個人訊息。 "因為即使在那個時候已經有許多數據收集者了。"他說道。
在他的部落格裡有這樣一段話:"當我跟同學提到數據保護這一話題,並向他們解釋像Facebook或者Whatsapp這樣的軟體是一個巨大的數據收集器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多麼厭煩。"
"人們有種感覺,就好像學生們對於整個美國國家安全局事件都毫無概念,"朱利安確信地說道。大人們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網站,或多或少告訴孩子們應該怎麼樣在網上保護隱私,儘管如此,孩子們似乎對這些帶有說教性質的網站沒有多大興趣。
萊普州的數據保護負責人埃德加·華格納(Edgar Wagner)想要更近一步和兒童、青少年們直接對話。兩年前起他所在的部門就開始為學生們提供關於網路安全的討論課。經常和網路打交道的年輕"技術控"走進學校把這個話題帶到孩子們身邊。"孩子們很能接受他們," 華格納說到,"因為他們自己也有Facebook賬戶,知道所有的玩法。他們是所謂的年輕數位權威。"。
其他州的數據保護人士還沒有這麼活躍,他們以"羨慕的目光"注視著萊普州那些鬥志飽滿的工作人員,華格納笑言,但隨即嚴肅的補充道:"他們只是州範圍內一個個小的部門,沒有太多資金。我們很幸運地得到了州政府的財政支持。"就這樣,數據保護討論會成立。憑借微薄的預算和加班加點的義務工作,Young Data網站(http://www.youngdata.de/ )也終於誕生。
明確,簡單,中立
這個網站以簡單易懂,不帶說教性質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所有關於數據保護的一切。16歲的弗洛裡安是北威州的學生,他有Facebook賬戶,上傳自己寫的歌到Soundcloud,管理著一個Youtube頻道,用WhatsApp和朋友聊天。對於數據收集者來說這簡直是一本公開的數據本。但是弗洛裡安很小心,他知道可以讓哪些人知道些什麼,然後照此在網上調整。他也知道,這並不能百分之百的防止別人竊取數據。對於Youngdata這個網站他很滿意:"首頁的格局非常好,簡單易懂,一目瞭然,內容也不多。當我有任何數據保護問題的時候,立刻就能知道我應該在哪裡找答案。"
在這個網頁上,讀者能在一個個菜單裡找到他們想知道的,不管是關於Facebook,還是谷歌,不同的聊天軟體,或是游戲機和網路欺凌問題。大部分文章都很短,最重要的訊息寫在開頭,這樣讀者就不會被長篇大論嚇倒而能在一頁裡看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鏈接。
網站受到了來自各個年齡層讀者的積極反饋。因為他們的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也能從這裡很好的獲取訊息。Youngdata.de建成兩周已有將近1萬2的訪問量。
朱利安也很喜歡這個網站,他說:"這無疑是向正確道路上跨進的一大步。但是首先需要人們自發主動地瀏覽。否則只是迅速看一遍內容,記不住。"
數據保護的"旗艦網站"
數據保護者華格納和他的同事們為此正繼續努力。"我們還會在學校裡提供這樣的討論課,同時也會更多地整理網站,做成電子教學課程。"
這一項目據說將來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華格納期待著會有更多的讀者和人力參與。"希望網站能成為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最主要的數據保護網站,並由所有的數據保護部門管理維護。"他說道。作為數據保護領域的先行者,華格納有極好的機會。學生們也被寄予重任:他們要在自己網站的首頁突出Youngdata.de的鏈接。
在讓"數據保護"真正成為學校的一門固定課程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萊茵蘭地區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因為那裡的教育部門非常支持數據保護工作者。對於其他州的人來說他們積極主動的精神應該成為榜樣。
作者:Silke Wünsch 編譯:秀人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