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川普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斯諾登
愛德華‧斯諾登 (英文: Edward Joseph Snowden,1983年生人),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維基解密案纏訟14年落幕 阿桑奇認罪換自由
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與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商,週三在美國北馬利安納群島出庭受審,承認違反美國間諜法,當庭獲釋返回澳洲,結束了一場持續14年的法律戰。
「雇傭駭客」、公安部、境外華人——德國專家談安洵事件
柏林墨卡托中國中心專家赫買迪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安洵公司洩密文件很好地呈現出中國的確有了一個新的「工業領域」--雇傭駭客。
「洩密者」斯諾登成為俄羅斯公民
他多年前的爆料讓世人得以瞭解美情報機構在全球間諜活動之甚。現在,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斯諾登被克裡姆林宮領導人普京批获俄公民身份。
事實核查:白俄羅斯迫降客機是否史無前例?
歐盟和北約對一架民航飛機被強迫降落在明斯克機場表示憤怒。俄羅斯卻指出,2013年,因為美國想要抓捕斯諾登,玻利維亞總統專機也曾被強迫著陸在維也納。
斯諾登願在保留美國籍的前提下申請俄羅斯護照
本周一,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表示,他和他的太太打算在不放棄美國公民身份的前提下申請俄羅斯國籍。
斯諾登獲得俄羅斯永久居留權
斯諾登已獲得俄羅斯永久居留權。他的律師說,目前斯諾登不考慮申請俄羅斯公民身份。去年他曾表示,如果能確保得到公正審判,他願意回到美國。
華為5G又丟一國 這回是在歐洲心臟
在全球戰略佈局5G技術的華為屢屢受挫。在失去英國這個巨大市場並面臨德國政府雙重審核的同時,原本和華為開展廣泛合作的比利時電信公司Proximus宣佈,將在5G方面放棄華為。
德語媒體:關鍵在於中國
《商報》的客席評論認為,歐洲人不應當只關注美國間諜機關對自己的窺探,來自中國企業的隱私保護問題也應當得到同等的重視。《巴登報》則指出,德國汽車產業的興衰,已經和中國市場的景氣息息相關。
斯諾登:我的自傳中文版遭遇中國審查
「棱鏡門」的披露者、前美國情報人員斯諾登發推特稱,他的新書《永久紀錄》中文版關於「國家監控以及民主普世價值」的內容被刪,並稱將在近期免費分享真正的版本。在本文中,我們列出了一些斯諾登給的例子。
庇護斯諾登的難民 今在香港身陷囹圄
美國前中情局僱員斯諾登出版的新書受到全球關注,背後隱藏的故事還有多少?六年前,逃亡到香港的斯諾登得到難民接濟,成功避過追捕。但後者到今天依然無處可逃,甚至遭受香港當局和各方施壓。
斯諾登出回憶錄 NSA:錢得歸我們!
這名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的回憶錄成為爆款暢銷書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他能不能因此致富還不一定。美國當局已經盯上了斯諾登的稿費。
斯諾登發新書提警告 仍希望來德庇護
「棱鏡門」揭秘者斯諾登在近期多次採訪中都對威權主義的興起提出警告。在他為其新書做宣傳的同時,也不忘尋求德國的政治庇護。
曾收留斯諾登 難民母女獲加拿大庇護
在2013年斯諾登滯留香港期間,當地的難民瓦妮薩‧羅德爾等人向他提供幫助,讓他藏在自己家中。如今,羅德爾和她7歲的女兒獲得了加拿大庇護,抵達多倫多。
德國建5G 該讓華為插一腳?
華為在德國5G網路建設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反對者認為華為可能在軟體中「開後門」,給德國帶來安全隱患。德國政府正面臨艱難抉擇。
普丁表示願為柯米提供政治避難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周四舉行的傳統「直播連線」節目中表示,他希望俄美間的緊張關係可以得到改善。他說:「我們沒有把美國看作敵人。」他還將美國前FBI局長柯米比作斯諾登,並表示願意為柯米提供政治避難。
聯邦情報局今後「奉旨」監聽?
德國聯邦情報局(BND)這幾年來日子不好過:應對新納粹組織「國家社會地下黨」時破綻百出,斯諾登又爆料說BND與美國國家安全局合作監聽歐洲盟國。現在兩部相關法律旨在改變這一亂局,但新法本身也引起巨大爭議。
美國會情報委員會認定斯諾登是"叛徒"
經兩年調查,美國會情報委員會完成一份報告,稱前國家安全局雇員斯諾登絕非"英雄",其洩密行為絕無"高尚動機"。斯諾登推文反駁。
大導演斯通再推大片
大導演斯通再推大片
國際人權组织呼籲歐巴馬赦免斯諾登
美國中情局前工作人員斯諾登洩露情報部門大規模監控計劃後,流亡俄羅斯至今。如今,世界各大知名人權組織集體呼籲美国总統歐巴馬赦免斯諾登。這位「洩密者」本人再次強調,他一點也不後悔。
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離職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對德國政客和普通公民有系統地進行監聽和訊息監控一事讓德國聯邦情報局備受壓力。現在該局總管提前退休。
報導:中俄破解斯諾登情報 英國撤間諜
媒體報導稱,在俄羅斯和中國掌握了前美國情報機構雇員斯諾登洩露的機密文件後,英國曾組織行動,撤出部署在他國的間諜。
阿根廷總統曾會晤斯諾登
據斯諾登律師透露,阿根廷總統日前訪問莫斯科期間曾會晤斯諾登。在此次會談前,斯諾登曾披露英國監控阿根廷的細節。
美參院通過情報機構改革法案
美國參議院周二以明顯優势通过了歐巴馬總統許諾的情報系統的改革。上月這個被稱為"自由法案"的新法案已在眾議院通過表決。該法案已由歐巴馬簽署並生效。
「軟體強國」還是網路監控?
中國計劃推進國產軟體的發展和應用,以提高數據安全系數。
媒体指責梅克爾政府虛報實情
德國政府在2013年斯諾登爆料NSA訊息不久後,給本國公眾一個交代說,美國同意與德國簽署互不竊聽協議。現有多家德國媒體报道说,梅克爾政府沒說實話。
限制監聽議案參議院遇阻
美國參議院就一項關於限制NSA監聽的議案舉行了投票,本周六凌晨投票結果出爐,這項議案最終沒能得到通过,这給歐巴馬終結大規模監聽的努力帶來沉重打擊。
NSA大規模收集訊息時代或將終結
德國國內還在就聯邦政府是否成為美國NSA竊聽「幫兇」一事爭論不休,美國眾議院已經為阻止NSA大規模收集數據走出一小步。
中方回應斯諾登新爆料
关於紐西蘭與美國NSA合作,針對中國外交機構展開情報行動的報道,引起紐西蘭和中方高度重視。
紐西蘭同美國NSA合作竊取中國情報
一份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絕密文件被媒体披露:紐西蘭與美國的情報機構合作,對中國的外交機構實施間諜活動。
斯諾登"現身"Cebit都說了什麼
漢諾威Cebit電子展周三迎來了一位特殊嘉賓:揭秘者、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通過影片遠程連線現身展會。而這一次他的"出場"也給觀眾帶來了驚喜。
格林沃爾德獲德國新聞記者獎
發表斯諾登爆料的美国记者沃爾德(Glenn Greenwald)周日在德國榮獲第13屆新聞記者獎(Siebenpfeiffer)。
斯諾登呼籲瑞士接受其避難申請
美國前情報機關工作人員斯諾登近日公開呼籲,瑞士應給予他避難身份。
強大的間諜工具:手機SIM卡密匙
美國和英國的情報機關被控竊取手機SIM卡製造商的密匙,從而監控全球移動通信。數字安全專家認為,這一做法「極其惡劣」。
英美情報局黑入SIM卡公司,竊取代碼
英美情報局以反恐為由潛入全球生產Sim卡的最大供應商,竊取代碼,監控手機。
英情報系統曾截獲記者電郵
英國《衛報》再次曝光該國情報系統曾儲存國際大型媒體公司的記者電郵訊息。
德媒:檢方沒有NSA监聽梅克爾手機的證據
對美国窃聽梅克爾手機的調查顯然已接近尾聲。德國《焦點雜誌》周六搶先爆料稱,迄今為止,联邦檢察署的網路間諜部門還沒有找到證據表明,美國國家安全局有目標性的监聽梅克爾的手機。
沃達豐被指參與監控
英國移動通訊巨頭沃達豐旗下的一間公司捲入間諜門,據悉,這家公司給英國情報機構英國政府通訊總部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竊取網路數據活動中提供了廣泛幫助。
Citizenfour:關於揭密者斯諾登的紀錄片
有關揭密者斯諾登的紀錄片《Citizenfour》近日在美國紐約舉行首映式。影片展示了這名前美國情報機構雇員的流亡生活:因為害怕被美國調查人員逮捕而一直處在惶惶不安中。
斯諾登獲今年度替代諾貝爾獎
《衛報》主編拉斯布裡傑與斯諾登分享這一榮譽。
NSA-Skandal verändert Surfverhalten
由於網路遭到監控,許多消費者都越來越不信賴網上服務。
中美網路諜戰升級,傳政府再對蘋果下殺手
美國彭博社報導,中國政府從採購名單中剔除了蘋果公司的Ipad平板電腦等10種產品。報導指,今年5月美國政府起訴中國軍方「駭客」令網路諜戰升級,中方對美高科技公司頻下殺手。
美國出現第二名斯諾登?
一爆料網站本周披露美國機密文件,華盛頓懷疑可能出現第二名揭密者。
被遺忘在俄羅斯的斯諾登
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斯諾登在俄羅斯已生活了一年。曾經人們眼中的英雄如今已成為被人遺忘的普通政治避難者。
斯諾登的未來
斯諾登在俄羅斯避難一年,今後何去何從?
德國又曝一起美國間諜活動醜聞
發生一名德國聯邦情報局工作人員被捕事件後,德国總檢察署正式,可能又發生一起美國在德從事間諜活動醜聞,嫌疑人士可能曾在軍事領域工作過。
斯諾登秘密文件:德美情報機構合作緊密
《明鏡》線上近日公開的大量文件涉及美德情報機構的合作內容。然而,其中涵蓋的訊息既解答了部分問題,也引發了不少問題。
一個男人,一座使館
一個房間、一個盥洗室、一條網路連線,兩年來,阿桑奇的生活空間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這位很具爭議的"揭秘者"從某一天起就開始變成了厄瓜多爾駐倫敦使館的長期客人。
好萊塢導演或將斯諾登搬上銀幕
好萊塢導演奧利弗‧斯通已經購買了兩本斯諾登作品的電影版權。
中國在制订自己的網路游戲規則
德語媒體周五關注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以及斯諾登事件一周年。
棱鏡門一周年 德國政府應信守承諾
斯諾登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醜聞已屆一年。「棱鏡門」的爆發引起人們對個人訊息安全的重視。專家認為,德國也必須嚴格控管其情報活動,否則在倡導「數字權利」時便毫無底氣。
上一頁
第1 頁,共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