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事件繼續延燒 專家:北京「經濟綁票」
2021年3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過去幾天,從西方國家與中國因新疆迫害人權議題互相抵制衍伸出的「支持新疆棉」話題,繼續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延燒。除了有數十名中國丶香港與台灣的藝人透過微博帳號宣佈終止與西方品牌的關係或是支持新疆棉花外,微博的熱搜榜上也被各式抵制國際品牌的話題所佔據。
長期關注中國政治與人權情勢的法律學者滕彪告訴德國之聲,「新疆棉事件」顯示出中國政府認為自己在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已可完全與民主國家抗衡,所以他們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他說:「在必須展示它誰都不怕的氣勢的前提下,中國政府在這次的事件中表現出蠻橫與挑釁的態度。」
滕彪也指出,這是中國運用經濟手段作為談判籌碼與政治武器的另一個例子。此前,中國曾以禁止進口澳洲红酒丶台灣鳳梨與挪威三文魚向這些國家施壓,滕彪表示這次的「新疆棉事件」是北京再次運用「經濟綁票」的手法來達到政治效果。
他說:「我覺得這次新疆棉的事件恐怕會起到反效果,因為中國政府不希望全世界越來越多人關注新疆再教育營的議題,但通過這些事件,更多人會瞭解新疆人權迫害的情況,我認為這種做法會讓更多有良心的企業和消費者去關注新疆的議題。」
人權觀察的中國研究員王亞秋則認為,透過新疆棉的事件,外界仍能看到中國政府如何試圖在社群網站上去操弄特定議題。她告訴德國之聲:「昨天微博上原本全是明星與西方品牌切割的消息,但後來這些話題慢慢便沒排在熱門話題的前幾名了。我認為這顯示中國政府要試圖控制熱搜排名的跡象。」
另一方面,她認為新疆棉的事件之所以能在中國的網上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民間社會對於歐美國家制裁中國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滿情緒。她說:「如果沒有這種真實情感基礎,中國政府再怎麼去操控這個議題,它的實際影響還是有限的。所以這個議題能發展到這個程度,也說明中國群眾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支持政府的,但他們的支持有一部份來自於中國政府不讓人民瞭解真實情況。」
明星站隊表態
在這波新疆棉的事件中,數十名中國丶香港與台灣的藝人紛紛公開表態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有些人公開表明終止與西方品牌的合約,有些人則是表態支持新疆棉花。滕彪表示,雖然有些藝人可能真的受到中國愛國主義的影響,但很多藝人只是因為考慮自己的利益或代言機會才公開表態與北京一致的立場。他認為這是一種見利忘義的行為。
他告訴德國之聲:「中國政府的愛國策略主要是在國內挑動愛國主義的情緒,這也是專制國家屢試不爽的手段,用愛國主義跟民族主義吸引民眾的注意力跟團結和忠誠。」
王亞秋則認為,中國政府一方面想透過這些藝人的表態向國內人民顯示,任何想賺中國人的錢的品牌或個人,立場都必須與中國政府一致。她告訴德國之聲:「中國政府肯定想藉此顯示它強而有力的形象,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這些明星站隊公開與西方品牌切割,並支持中國政府的新疆棉運動。某種層度上,我認為這個現象也反應了中國網民的真實心態,因為他們確實覺得明星應該愛國。」
西方如何應對
面對中國過去幾日在新疆議題上做出的強硬反擊,滕彪估計目前中國與西方互相制裁的外交關係可能會延續下去,因為他認為在目睹1989年後幾十年的「中國接觸」政策無法推進中國的民主與法治後,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蜜月期已結束。
他告訴德國之聲:「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政策已發生不可逆的變化。雖然西方國家會換領導人,政策也會微調,但大環境已不可逆了,所以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對抗,尤其在新疆香港等人權問題,以及南海問題跟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等議題上。這些事情會讓國際社會改變過去對中國的看法,並調整他們的政策。」
王亞秋則說,她有點驚訝過去幾年,不少國際企業都容易受到中國的經濟威脅,這也顯示中國「經濟綁票」的作法,在企業圈確實有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她說:「我覺得任何一個公開事件只會讓大家對中國政府更沒好感。這次這麼多歐洲品牌都被迫表態,這肯定讓歐洲民眾跟政府對中國政府更反感。中國政府對企業的威脅到底有沒有用,還要看民眾如何反應。」
王亞秋告訴德國之聲,她認為拜登政府聯合歐洲盟國在人權議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立場是好的,因為越多國家聯手,在對抗中國時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她表示:「我覺得川普执政時期,美國政府在中國人權議題上,沒有一個一致的立場,但拜登政府現在的作法看來是對的,我希望他能保持立場的一致性。」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