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的文化中國(下)
2005年5月23日(接上期)
生活在倫敦的華人作家馬健回憶說:「小時候我在宣傳隊裡唱歌跳舞,八十年代,中國打開了對外的窗口,可以看到海明威的小說、畢加索的抽象畫。中國人突然發現,資本主義世界其實並不需要我們的解放,那裡的人們生活得更好。」這種新發現無異於一聲發令槍響,大家開始沿著發財致富的道路向前猛奔。
「致富光榮」——鄧小平用這句動人的口號發動了一場革命,改革的弄潮兒紛紛下海經商,甚至飄洋過海。成功創辦「俏江南」品牌、經營四川連鎖餐廳的張蘭女士準備把店開到倫敦、紐約、多倫多。時尚企業家塞拉斯‧周(Silas Chou)將英國經典名牌艾絲普蕾(Asprey)置於自己的卵翼之下。香港商人David Tang尊為時尚品牌「上海灘」(Shanghai Tang)之父,短短數年之內擁有了十幾家旗艦店。除了曼谷、巴黎、檀香山,他還在紐約麥迪遜大街設立分店,用改良版的中式服裝打扮烏比‧戈德堡 、莎拉‧福格森等諸多好萊塢明星。
今天的香港服裝商早已不再唯西方口味馬首是瞻,他們將古風和潮流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正如Jennifer Woo(蓮卡佛總裁Peter Woo之女)在一年之內將蓮卡佛發展為最酷的服裝品牌,兼營酒吧及畫廊,成為商業中心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蓮卡佛目前在中國設有三家分店,而且還將繼續擴張,看來中國市場潛力無窮,難怪去年年底,由《國際先驅論壇報》主辦的國際名牌會議破天荒地離開巴黎登陸香港。中國歌手莫文蔚在佛萊格默新品發布會上閃亮登場,風光不亞於好萊塢巨星,而加利福尼亞的世界電影中心早就掀起了亞洲熱。鞏俐、張曼玉、楊紫瓊、章子怡走紅國際影壇,聲名鵲起。其中,楊紫瓊與法拉利車隊總監托德的訂婚備受媒體關注。
斯皮爾伯格在新作《藝妓回憶錄》中啟用中國影星,王家衛、張藝謀早已成為世界一流的導演,而後者即將赴巴黎指導演出普契尼歌劇《圖蘭多》。在上海長大的服裝設計師韓楓今年還為倫敦歌劇院設計了《蝴蝶夫人》演出服……總而言之,中國正在掀起第二場文化大革命,並將改變整個世界。
今年二月底,傑瑞米‧艾恩斯在奧斯卡頒獎晚會上以一襲中式衫褂引人注目,可見東方風格正在潛移默化西方的著裝習慣。
天才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 采纈中國元素,在巴黎上演天橋時裝秀,不僅模特兒的妝容是白色的,還引入中國傳統雜耍表演。Alexander McQueen別出心裁地將夏季時裝剪影用作工藝品和瓷器花樣。普拉達推出一款中式絲袍。聖羅蘭特製的刺繡低胸旗袍性感華麗。阿瑪尼將側襟、盤扣、立領、流蘇等中式細節與法國上世紀30年代流行元素相結合,效果非同凡響。與此同時,時裝界也開始青睞毛澤東時代的深藍色。極簡派代表赫爾穆特‧朗(Helmut Lang)將之作為招牌色之一,引領平底鞋最新潮流。
正當時裝大師們以一種歐式的細膩情懷向中國元素脫帽致敬之時,新一代華裔設計師也成長起來。譚燕玉、Derek Lam、鄧志明、Vera Wang、安娜‧蘇、傑弗裡‧周(Jeffrey Chow)、鄞昌濤(Andrew Gn)都是時裝界的新希望,他們無一例外地出身於華人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在設計理念上摒棄美學偏見,打破陳規俗矩,將懷舊與流行、簡約與繁復巧妙地揉捏在一起,跨國界的藝術風格之中隱約透出傳統底韻。
從T型舞台下到餐廳廚房,西方餐飲界也盛行中國風。且不說唐人街上的咕佬肉如何推廣了中餐概念,巴黎著名的Jean George法式餐廳也將廚師送去香港、新加坡培訓,用照燒醬烹製赫遜谷鴨胸肉,再佐以芒果沙拉及中國龍豆汁。
中國當代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展露頭角。自從著名藝評家哈洛德‧塞曼( Harald Szeemann)於世紀之交策劃第48、49屆威尼斯雙年展,並將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引上這項重要的國際藝術盛會,中國藝術已經登臨世界前台。才華橫溢的龍之傳人紛紛成為沃爾夫斯堡、波士頓、柏林藝術展覽館的座上賓。今年三至五月,柏林世界文化宮舉辦「美麗」藝術節,許多華人藝術家展示了他們有關「美麗」的聯想。
今天的中國拿走西方的文化傳統,靠點小竅門稍加改造,便又打製出一件光怪陸離的時髦產品。高新技術同不完善的社會體系互相衝撞,綻放出嬌豔迷人的電石火花。就像王家衛影片《2046》所展示的那樣——多種矛盾平行共存,散發性感的蠱惑力——這便是中國,一個雜亂無序、五味俱全的國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