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未閱先焚":微信聊天如何審查圖片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9年7月16日

微信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那麼,如何實現即時自動審查巨量的聊天中所發送的圖片呢?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

https://p.dw.com/p/3M9Jt
WeChat Logo
微信

 

(德國之聲中文網)題為"未閱先焚2:微信如何實現即時審查用戶對話中的敏感圖片"的報告於7月15日發表的報告。其核心發現是:

  • 微信的審查包括識別圖片中的敏感文字圖形、以及與黑名單上畫面相似的圖片;
  • 微信使用MD5哈希算法,以實現對話中圖片的即時、自動審查;
  • 朋友圈、群聊的審查力度大於一對一的對話;
  • 微信圖片審查的主題主要是政治內容以及與政府、社會抗爭有關的主題,同時也對新聞事件作出反應。

根據中國法律,網路平台對內容負責,因而要借助科技手段進行自我審查。

審查:從朋友圈到一對一聊天

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lab)此前曾對微信朋友圈進行研究,發現:在圖片發表後,微信會審查圖片是否包含敏感關鍵字、以及圖片是否與黑名單畫面類似。如果是,圖片會被屏蔽,但發圖者以及海外賬戶仍可見該圖片。

此次的研究則針對微信聊天。由於上述審查方式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難以實現聊天中圖片的即時審查,因此,微信使用MD5哈希算法,即審查圖片的MD5值是否在過濾列表上。這樣的好處是快,壞處是很不靈活:一旦MD5值有細微變化,儘管圖片內容變化不大,仍會過關。

Screenshot Website WeChat
報告作者發現,微信公眾號被屏蔽的文章中,圖片也被列入黑名單圖片來源: WeChat

為應對這一侷限,微信在MD5即時審查後,會再次使用非即時的過後審查。報告作者發現,經修改MD5值的敏感圖片第一次發送會成功,但數秒之後再次發送,即會失敗。

報告作者還發現,一對一聊天、群聊和朋友圈的審查範圍不盡相同。後兩者範圍更大。

哪些圖是敏感圖?

報告的另一部分內容,則是對微信審查圖片的主題進行分類。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個測試敏感圖庫,來源是香港大學的一個項目WeChatscope,該項目收集了微信公共帳號被屏蔽的帖子。報告作者則把這些帖子中的圖片集合起來。

由於微信測試帳號大多難以獲得身份驗證,報告作者不得不訴諸審查相似的騰訊另一平台QQ空間,來進行敏感圖的測試。

報告作者共發現212張會被過濾的敏感圖,其中: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圖片為75張,內容不單有諷刺漫畫,也有中性的政府政策、領導人圖片。其中一幅被審查的圖片是位於法國的歐洲電視台Euronews的一則新聞畫面截圖,顯示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3月訪問義大利前夕,一位藝術家在義大利使用曳引車在田野上創作出一幅習近平微笑的巨大頭像。

在這212張被過濾的圖片中,與新聞事件有關的有60張,內容涉及:文革、天安門事件、范冰冰逃稅事件、最高法院卷宗丟失事件、華為孟晚舟事件、中美貿易戰、2018美國中期選舉、胚胎基因編輯事件等。

受到最多審查的圖片:最高法卷宗丟失案

其中,最高法院卷宗丟失事件受到審查的圖片數最多,為24張。其中絕大多數是一封據說為法官王林清指控最高法院院長周強指使他人盜走卷宗的信件圖片。與華為孟晚舟事件相關的被審查圖片則為10張。中美貿易戰也有8張。

在212張被過濾的圖片中,報告作者列入"社會抗爭"類別的有25張。其中包括有崔永元的照片、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空椅子"的照片等。此外,涉及裸體的圖片無論主題如何也很有可能被屏蔽。不過,也有一些圖片被審查的原因不明,如一張大猩猩研究者古道爾的圖片。

報告作者發現,許多微信公眾號被屏蔽的文章中的圖片,無論其是否敏感,似乎都會受到過濾。作者因此提出假設:騰訊的圖片審查黑名單是從被屏蔽的微信公眾號帖子中收集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