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罷工事件的象徵意義
2010年6月8日瑞士《新蘇黎士報》周一再次報導了中國廣東佛山本田汽車零件工廠工人罷工事件。該報指出,罷工"成效顯著",並可能造成廣泛的影響,因為:
"首先,官方嚴格控制的媒體對勞資雙方的衝突進行了詳盡的報導。而這一衝突可能是為在其它行業大幅度提高農民工薪水發出的訊號。官方很顯然願意達到這一效果。"
該報評論員認為,北京政府對此顯然表示首肯,並進一步解釋說:
"中央政府近來一直表示,未來的經濟增長率要少依賴出口,多依賴國內消費。"
該報認為這是中國高層領導所希望的路線改變:
"到目前為止的經濟增長模式是,政府用各種手段來維持較低水準的簡單勞動成本,保持較高的稅收,並在基礎設施方面大量投資。掙不到什麼錢的工人階層當然就不能成為國內需求的動力,甚至會成為潛在的動蕩根源。"
《新蘇黎世報》在闡述中國政府這一可能發生變化的方針時寫道:
"因為在以低勞動力成本為依託的出口領域,利潤已經非常微薄。因為,政府如果改變低薪政策,將會加速這一領域的結構變化。"
這家瑞士報紙還從本田工廠罷工事件的另一個側面,論證了其劃時代意義:
"本田工廠的勞資衝突創造了一個潛在及廣泛的先例,即罷工工人避開了官方的工會代表。他們成功地迫使工廠領導人與自己推選的代表直接對話。中國嚴格禁止成立獨立工會。罷工在中國也不常見。"
該報為德語讀者解釋說:
"中國全國總工會只是一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官僚機構。到目前為止,該工會更為關心的是僱主需要繳納的工會捐款,而不是代表工人的利益。"
該報評論員在文章結尾推測說,如果此次罷工成了氣候,那工人的利益將有可能得到不同以往地關注。
在南非足球世界盃即將開賽前,德新社將好奇的目光投向北韓足球隊:
"這支來自由軍事掌權者金正日統治國家的球隊與巴西、葡萄牙及科特迪瓦分在G組。其小組出線的機會僅僅是理論上的。但另一方面,既使西方國家的足球行家對這支來自經濟崩潰,但武裝到牙齒的北韓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球隊也知之甚少。
德新社指出,這是北韓球隊自1966年以來第二次打入世界盃決賽圈。
編譯:Adrienne Woltersdorf / 王雪丁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