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想獨立,中國人來幫忙?
2018年4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格陵蘭人要是想去看醫生,一般都得帶個翻譯。在這個巨大的北極島嶼上,不管是看醫生還是去政府機構辦事,官方語言都是丹麥語,而不是格陵蘭語。格陵蘭島主權歸屬於丹麥王國,但是實際上從差不多十年前開始,丹麥就只在外交和國防事務上才有發言權了。許多格陵蘭人在日常生活中卻仍然感覺不到真正的自治權,所以他們中大多數人認為,格陵蘭島必須要獨立。
本周二,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島嶼上的選民將選出新一屆的議會。而這次選舉的結果也將間接地決定格陵蘭尋求獨立的速度。島上所有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政黨都支持獨立--問題在於,要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代價去爭取獨立。可以確信的一點是,如果僅憑自己的力量,格陵蘭是幾乎無法實現獨立的。因為這裡的居民也就不過5萬6千人,也就相當於德國一個小城鎮的規模。各個居住區之間沒有道路連接,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格陵蘭人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漁業。該島每年財政預算的一半,大約折合5億歐元來自丹麥政府的撥款。
丹麥首相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早已經強調,如果格陵蘭執意要脫離王國獨立,那麼這筆撥款自然就不會再有了。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是氣候變暖對於格陵蘭人來說可能意味著福祉。因為隨著氣溫上升,北極冰的逐漸消融,這座約八成土地都被冰雪覆蓋的島嶼所具有的地緣政治地位也在逐漸上升。因為正在消融的冰雪之下,沉睡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鈾礦還有稀土。國際社會對於這些資源的濃厚興趣,給格陵蘭尋求獨立提供了決定的助推力。丹麥奧爾堡大學的格陵蘭問題專家、曾在格陵蘭政府任職的加德(Ulrik Pram Gad)表示,目前大多數勘探項目都還只處在萌芽狀態,"但是這些項目可以為大規模的開采工程鋪平道路,這對於格陵蘭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不過要想做成這些事情,我們需要中國的投資。"
其實中國的"金主"早已經準備就緒:中國的原材料行業巨頭盛和資源已經認購了"格陵蘭礦物能源公司"(GME)的股份,這家澳洲公司已經獲得在格陵蘭島南部開采稀土和鈾礦的授權。據悉,一旦位於科瓦內灣(Kuannersuisut)的礦區開始贏利,中國出資方就有權購得GME公司的60%股份。而在格陵蘭北部希特倫峽灣(Zitronenfjord)的鋅礦,也有中資參股。此外還有一家中國公司在西部擬建的一座鐵礦持有股權。
在丹麥,很多人不理解格陵蘭為什麼偏偏向中國人敞開大門。人們擔心這一發展可能會影響到丹麥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因為對於美國來說,格陵蘭臨近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過去美國曾經在島上部署過核武器,現在美國仍將其反導預警系統的一部分力量駐紮在格陵蘭軍事基地。
但是格陵蘭人沒有那麼多顧慮。"一個中國資本家和任何其他資本家沒有什麼兩樣",加德說,"丹麥人從來不理會採礦的事情。"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基爾森(Kim Kielsen)甚至在去年還親自到訪中國以招徠投資。在格陵蘭機場擴建項目的競標中,一家來自中國的財團已經進入最後的候選行列。不過加德強調,格陵蘭政府並不是想要在擺脫丹麥的控制之後,又陷入對另一個國家的依賴。最理想的狀態是分別仰仗多個不同國家的庇佑:"這樣我們可以在安全政策上和美國保持緊密關係,和丹麥以及冰島也有一定合作。我們還可以跟挪威人學習,規範採礦業,與我們在加拿大的因紐特朋友加強合作。當然,來自中國的投資我們也非常歡迎。"
到目前為止,憑借中國投資開發採礦項目的巨大期望還沒有得到實現。目前只有一個項目真正得以啟動,其它的都被擱置。格陵蘭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阿克倫(Maria Ackren)坦言,這個行業並沒有出現人們所預言的那種強勁發展。主要原因是,"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低迷"。
儘管如此,格陵蘭的"納雷拉克黨"(Partii Naleraq)仍然為獨立設立了明確的日程表。"我們希望擺脫這種受害者的角色",該黨一位候選人在接受丹麥報紙採訪時說,"因此我們希望2019年舉行一次表決,看看獨立是否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在2021年我們要做出最終的決定。"
其它的格陵蘭政黨則大多數計劃用數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目標。可能也是因為要再等些年頭,北極冰才能繼續融化,使得開采地下的礦藏更加容易。尤其是稀土這種在智慧型手機和其它科技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未來將會有更大的需求量。目前中國在稀土領域幾乎佔有壟斷地位。
所以對於這次選舉來說,更緊迫也更具有決定意義的話題還是關乎民生的教育、住宅建設和捕魚限額等,格陵蘭政府駐丹麥代表處的克雷普斯(Martine Lind Krebs)指出,語言的問題當然也很重要:根據調查,格陵蘭人有一半完全不懂或者只會說一點點丹麥語。藝術家哈爾登貝格(Julie Hardenberg)剛剛結束了自己的試驗行動:在整整半年的時間裡,她在格陵蘭島堅持只說格陵蘭語。--這太難了,她總結道。
雨涵/葉宣(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