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访印前瞻: 審視過去 規劃未來
2015年10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即將到來的印德峰會名為"政府間磋商會議",但這不應讓人低估這場會晤的重要性。伴隨德國總理梅克爾出訪印度的不僅有經濟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和科技部長萬卡(Johanna Wanka)等一些重要的內閣部長,一個大型商業領袖代表團也將隨行。
長久以來,德國和印度的關係因為優先考慮事項的不同而受損,兩國現在的目標是修復雙邊關係。為期三天的訪問(10月4日--6日)讓雙方領導人有機會重新審視德印關係,並在優先考慮事項上做出調整。
德國與印度的年貿易額約為160億歐元。這方面無疑還有拓展的空間。印度總理莫迪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提出以"來印度製造" ("Make in India")為口號的產業振興政策,吸引製造業企業來印發展,他也提出打造多個智慧城市的計劃。轉看德國,梅克爾這次訪印,行李裡還裝著一份含有工業4.0計劃的數字化議程。德國商界要強調,在打造智慧工業上,也能做出一份貢獻。
在這些方面的努力上,兩個國家互補性很強。德國需要IT技能,印度需要技術。因此,梅克爾此行的重點將會是製造業和研究與開發。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印度代表艾耶爾(Anandi Iyer)表示:"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如何努力促進雙方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合作。" 毫無疑問,剛剛對美國矽谷進行訪問的莫迪在那裡做了一番宣傳造勢後,他將盡地主之誼,帶梅克爾到班加羅爾參觀印度矽谷。
印度可以提供德國之需。印度經濟增長快速,增長率已飆升至每年7%,該國需要大量的外國投資。另外一方面,德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以推動本國經濟發展,德國也需要像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另外,中國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都出現了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俄羅斯則受到西方制裁的束縛。不過,印度和德國之間的貿易數字經過幾年的穩步增長後也出現了下降趨勢。
德國中央合作銀行印度代表查圖維迪(Anupam Chaturvedi)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過也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印度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還沒有得到簽署。"這份協議會給投資者帶來安全感。印度和沃達豐之間因為轉讓定價的問題出現了價值約4.5億歐元的稅款糾紛,這也是一個障礙,因為它影響到每個在印度公司入股的企業。人們已經發現,這是一種投資屏障。
梅克爾上次與莫迪見面時提到了自由貿易區談判問題,這次的訪問可能會重啟陷入僵局的自貿談判。印度和歐盟自2007年6月起就開放市場協議開始進行談判,但雙方在智慧財產權和環境與社會問題上的分歧阻礙了談判的進展。
印度總理莫迪希望印度的經濟規模能從7兆欧元增長到18兆欧元。德國的支持十分重要。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印度的FDI上升了40%,莫迪應該為此感到欣慰。印度希望能夠吸引德國更大規模的投資。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德國企業在印度投資超過50億歐元。另外一方面印度公司也向德國投資40億歐元。儘管如此,印度還沒有看到總理莫迪成功打造"來印度製造"需要的那種投資。
印度也需要推動技能的發展,培養學徒和學員的就業能力。有1億名印度青年需要培訓課程,各個地區之間存在競爭。銀行家查圖維迪表示:"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首席部長已經向一些德國公司發出在該邦建立技能發展中心的請求。一些中心已已經建成,還有一些已經開始運行。".
除了發展技能和聯合研究項目之外,德印雙方還計劃討論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項目和清潔恆河項目。德國的投資重點將會是基礎設施、化工和醫藥行業,德國在這個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
印度總理莫迪已許下要改善營商環境的承諾,為此,印度政府已經推出了許多相關改革措施。梅克爾这次訪問印度也可以讓德國方面檢驗印度是否履行了莫迪在201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做出的保證。
這將是一個坦誠的、具有前瞻性的峰會,這場會晤可能會使兩國之間的對話持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