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eziehung EU - US

Christof Hasselbach2008年10月7日

11月4日美國大選也將標誌著歐美關係的一個時代的結束與新時代的開始。不管是歐巴馬還是麥凱恩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歐美的關係只可能變得更好,因為布希時代的歐美關係已經糟糕得不能再糟了。德國之聲對布希任期內歐美關係做一簡短回顧。

https://p.dw.com/p/FVh1
梅克爾也熱捧歐巴馬圖片來源: AP

"每一個國家和地區必須現在決定:你要麼是站在我們一邊,要麼就是站在恐怖分子一邊。"這是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剛剛就任美國總統半年的布希說出的名言。就是這樣一種敵我兩分法,左右了布希任內的美國外交政策和美國對歐洲的關係。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了沉重打擊,美國與歐洲的重要夥伴國家被分成兩個陣營,歐盟內部也出現分裂。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在2003年的一次講話中說:"歐洲分裂並不是我的政策造成的。在伊拉克問題上,15個歐洲國家的外長,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外長,制定出過一統一的歐洲政策。這一政策必須得到貫徹,它也表明我們處在共同歐洲外交政策的起點。"

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與施羅德無論是在政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個人關係上本來屬於兩股道上跑的車,但在伊拉克問題上他們採取了一致的反對布希政策的立場。希拉克當時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理由改變我們的立場,即把一個尋求和平的立場改變成一個支持戰爭的立場。"

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北約國家當中起到了加劇這一分裂的作用。拉姆斯菲爾德曾在講話中把歐洲分成"老歐洲"和"新歐洲",轟動一時。他說:"說到歐洲,你們總是想到德國和法國。我不這樣做。我認為,那是老歐洲。如果你們看看今天整個的北約歐洲,就會發現它的重心在向東移。"

美國至今也沒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武器。2004年美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待伊拉克戰俘的錄像帶曝光後,布希在歐洲的形象一落千丈。不過,在歐美關係的低落也同時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雙方的互相依賴。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2005年時說:"美國或歐洲單獨不能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對話,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基本價值觀。"

布希在第二屆任期開始後尋求改善與歐洲的關係,並在2005年2月親自拜訪歐盟的首都布魯塞爾。布希在布魯塞爾表示:"美國支持一個強大的歐洲,因為我們完成在促進世界自由與和平這一艱巨任務上,需要一個強大的夥伴。"布希的這一講話當然受到歐盟官方的歡迎,但是布希並沒有靠這一講話就贏得了歐洲人的心。布希在歐洲訪問所到之處,總是會受到民間抗議的"禮遇"。

時至2008年秋天,布希和伊拉克戰爭已經幾乎不再是歐洲人所關心的一個話題。現在歐洲人談論更多的是金融危機,是布希的繼任歐巴馬或者麥凱恩。布魯塞爾的民間政策研究機構歐洲政策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看看歐洲人是更喜歡歐巴馬還是麥凱恩。主持了該項調查的法比安.祖雷格說:"我認為,無論是在普通人當中還是在政治家當中,歐巴馬一般來說更受到肯定,這從歐巴馬訪問柏林受到的熱烈歡迎就能感覺到。訪問柏林時,歐巴馬將在美國掀起的旋風似乎也帶到了這裡。"

不過,也是布希自己不爭氣,授批評者以把柄,因此他也特別容易就成了反美情緒的靶子。法比安.祖雷格相信,歐洲人也不一定就會自動接受布希的繼任。他說:"不管是歐巴馬還是麥凱恩,我認為都不會那麼容易,特別是在經濟和外交問題上歐美還有很大的分歧。我想,讓歐洲人在阿富汗更積極參與重建工作的壓力會增加。但是我認為,歐巴馬或是麥凱恩的一個優勢就是,美國人現在有著更多的與歐洲合作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