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幫助中國「綠色增長」
2013年7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他要以實際行動促進中國的環保行動--馬軍是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和負責人。該組織收集的資料庫可以顯示,中國企業是如何污染環境的。來自歐洲的企業如果想要到中國投資建廠,可以在這裡查閱相關的訊息。
馬軍介紹道:"像聯合利華(Unilever)、阿迪達斯(Adidas) 、H&M和西門子(Siemens)等歐洲大型跨國集團都在使用我們的資料庫。他們希望瞭解自己的中國供貨商在環保方面是否合格,並且堅持不與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合作。由於所有的中國工廠都想得到這些訂單,所以這也促使大批企業去改進自己的做法,重視環保問題。"
--通過這樣的途徑,中國就能以更為"綠色"的方式實現經濟增長。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在一些地區,嚴重的空氣和水污染不僅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給經濟增長構成威脅。
為中國提供環境科技,歐盟瞄準商機
為了更好地凸現歐洲作為"綠色經濟增長"合作夥伴的優勢,歐盟這次同時派出了兩位專員來到中國:工業事務專員塔亞尼(Antonio Tajani)和環境保護專員珀多奇尼克(Janez Potocnik)。
環境專員介紹道:"鑑於歐洲過去幾十年在環保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是一個優秀的合作夥伴。不管是治理水污染,廢物循環利用,還是改善空氣污染程度等方面,我們都擁有先進的技術,有些甚至是世界頂尖水準的。對於歐洲企業來說,這裡擁有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商機。"
正因為如此,兩位專員這次訪華(7月18日至19日)也帶來了50多個環境科技領域的工業聯合會和企業的代表。在幫助中國改善環境的同時賺取可觀的商業利潤,這聽起來的確是個好主意。歐盟駐北京代表處已經掛起了應景的標語"Get ready for China"(為中國做好準備)。
然而,歐盟與中國在不久前還在綠色科技領域(太陽能產業)發生過貿易爭端的事實,僅僅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且到目前為止,關於是否繼續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歐盟目前還沒有和中國達成具體的妥協方案。可見,"做好準備應對中國"可並不像標語上寫的那麼簡單。
機遇大於困難
但歐盟環境保護專員珀多奇尼克的樂觀態度卻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他說:"鑑於雙方都有著促成雙贏局面的良好意願,一切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的職責就是解決問題,但我堅信,歐洲在中國所面臨的巨大商機遠遠超過可以預見的問題。"
周五,雙方簽署了"歐盟中國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合作協議。歐盟將首先在三個領域為中國提供支持:對垃圾的環保式處理、治理水污染和治理重金屬污染。
對於環保組織負責人馬軍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歐洲投資者應對中國企業施加壓力:"這可以鼓勵中國供貨商的環保積極性。通過訂單來迫使中國企業遵守環境規則,這對於未來控制環境污染會有很大幫助。"
而這也將有利於維持社會穩定。近年來,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地面臨環境污染引起的公民抗議。不久前,在廣東江門,由於民眾的強烈反對,政府取消了中核集團在當地興建核燃料廠的計劃。
作者:ARD 編譯:雨涵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