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專家:關稅只是手段,中美終將妥協
2018年4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財政部周日深夜發布的通知,即日起,豬肉、水果等眾多來自美國的農產品都被列入了此次停止關稅減讓的清單,加徵15%~25%的進口關稅。中國政府表示,這一措施"旨在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
常年從事對華貿易咨詢工作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麥荷曼(Hermann Meller)認為,相比美國,中國的反制措施"比較克制"。他指出,北京方面特別選擇了美國的農產品,這是因為相關產區的農民大多是川普的支持者。"總體而言,雙方並不想撕破臉皮,都有意願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
任職於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的經濟學家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也認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現在至多是"貿易爭端",還遠沒有到貿易戰的程度。
來自美國的鮑爾丁指出,這場爭端的實質,是中美兩國都想向對方施壓,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美國想要讓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而中國則想維持現狀、繼續封閉部分市場領域,從而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
來自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麥荷曼認為,中美雙方的這場衝突不太會發展到難以收場的程度,兩國不過是以懲罰性關稅作為施壓手段,爭取更為有利的談判的地位。鮑爾丁則說:"我相信通過談判達成妥協,這才是美國以及中國的最主要目的。"
麥荷曼指出,在第一輪較量後,中國其實現在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美國對鋼鋁徵收懲罰性關稅,其實對中國的影響很小。而中國方面除了通過農產品精準打擊以外,還能採取人民幣貶值促進出口、停止收購美國國債等進一步有效措施。畢竟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它要是不再出錢,川普的稅務改革等大項目都會受威脅。美國總統現在正與他的金主為敵。"
麥荷曼還注意到,美國方面的另一大目的是阻止中國進一步獲取西方的先進技術,"但是中國其實已經在許多方面領先了;即使是在稍微落後的領域,中國也在快速追趕。而且,我不認為歐美國家現在能有實質性手段阻止中國獲取西方技術。"
在這場中美爭端中,歐洲則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對於歐洲、尤其是德國而言,中國是極其重要的銷售市場。麥荷曼說:"我們歐洲人絕對不願意看到對華經貿關係惡化。但是同時我們也不想讓歐美關係惡化。歐洲現在夾在兩強中間,要想全身而退,也只能一再強調'歐洲支持自由貿易,決不採取任何有損全球自由貿易的措施'。" 麥荷曼擔心,一旦川普发現在對華貿易爭端中無法佔得上風,很有可能為了保全在國內的臉面,轉而將矛頭指向歐洲。"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對歐洲人而言十分艱難的走鋼絲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