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永遠不要重演: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場所
1月27日是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1945年的這一天,蘇聯軍隊解放了奧斯維辛納粹死亡集中營。2005年11月,聯合國大會指定1月27日為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紀念日。德國境內有多處紀念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館。
達豪集中營
一座大型雕塑矗立在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前。這座紀念館位於慕尼黑郊外,是當年納粹政權設置的第一個集中營。希特勒上台幾周後,那裡就關押了第一批囚犯。達豪集中營為後來在第三帝國修建的其它集中營樹立起榜樣。雖然當時並不是按照死亡集中營來設計,但在達豪被殺害的政治異見者的數量超過其他任何一個集中營。
「萬湖會議」會址
這座位於柏林萬湖(Wannsee)湖畔的瑪裡爾別墅(Villa Marlier)在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展開的大屠殺計劃中起到關鍵作用。1942年1月20日,納粹在在這座別墅裡召開了「萬湖會議」,討論了「最終解決歐洲猶太人的問題」。1992年,這座別墅被改建為「萬湖會議」紀念館。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
這裡是紀念歐洲範圍內600萬名被屠殺猶太人的地方。建築過程耗時兩年,於2005年5月12日正式揭幕。位於柏林議會大樓附近的這片碑林由2711個大小不一的水泥方墩組成。參觀者可以自由穿梭其中。他們的腳下是一座地下紀念展覽館。
受迫害同性戀者紀念碑
在離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不遠的地方,另一座混凝土材質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933年至1945年間遭到納粹迫害的成千上萬的同性戀者。這座4米高的紀念碑上有一個窗口,從屏幕上人們可以看到循環播放的同性之間親吻的影片。這座紀念碑於2008年5月27日落成。
納粹黨代會場文獻中心
紐倫堡從1933年到二戰正式爆發前一直是「納粹黨」最大的宣傳集會的舉辦地。一年一度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以及有多達20萬人參加的集會都是在這個佔地11平方公里的會場舉行的。如今一直未完工的大會堂建築已經變成了文獻中心和博物館。
德國抵抗運動紀念地
位於柏林的本德勒大樓(Bendlerblock)是刺殺希特勒行動的指揮中心。1944年7月20日,馮-施陶芬伯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上校等領導的抵抗運動小組試圖刺殺希特勒,但最終失敗。刺殺行動的部分負責人當天就在這裡被槍決。今天,這裡成為紀念德國抵抗運動的場所。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位於下薩克森州的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在成為集中營之前,最初是作為戰俘營建立的。生病的戰俘被送到這裡,很多人死於疾病。5萬名死者中,有一個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後來公開的她的日記讓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女孩的名字。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紀念館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建立於1937年7月,是納粹在德國圖林根州魏瑪附近所建立的集中營,也是德國最大的勞動集中營。從1937年到1945年4月總共有約27萬人曾被關押在這裡。1945年美軍解放該集中營之前,這座集中營裡有64000人遭殺害。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現在是受害者紀念館。
辛提人和羅姆人受害者紀念碑
2012年,德國聯邦議院對面建成了一座公園,紀念被納粹政權殺害的50萬辛提人和羅姆人。在一個水池周圍,羅姆人詩人斯皮內利(Santino Spinelli)用英語、德語和羅姆語寫下了 「奧斯威辛」這首詩。詩中寫道:「憔悴的臉,死寂的眼,冰冷的唇,破碎的心,不再呼吸,沒有言語,沒有眼淚」。
作為紀念物的「絆腳石」
20世紀90年代,德國藝術家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開啟了一個反思歷史的文化項目。他在猶太人受害者生前居住地門口的路上嵌上這種黃銅磚。上面刻著受害者的名字和死因。超過4.5萬塊「絆腳石」分佈於德國和其他17個歐洲國家。這也構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分散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形式。
慕尼黑「褐宮」
位於慕尼黑布林納街45號的「褐宮」(Braunes Haus)曾是「納粹黨」的全國總部,其名稱來自於納粹黨員制服的顏色。1943年10月及其後的盟軍空襲中,褐宮被炸毀。1947年廢墟被清理留空。2015年,在褐宮原址的位置建成了納粹歷史文獻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