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專家:戶外感染新冠的風險較低
2021年4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戶外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有多高?
在戶外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遠低於在封閉的室內—無論是原始的新冠病毒或變種病毒皆是如此。研究氣溶膠的學者甚至表示:「SARS-CoV-2病毒的傳播幾乎都發生在室內。在戶外傳播的情況極為罕見,而且與室內的情況不同,戶外從未出現多人同時被感染的案例。」這是德國氣溶膠研究協會(GAeF)的5名主要成員在致聯邦政府和各聯邦州州長的公開信中所寫的內容。
這群研究人員的論點是:在密閉空間,特別是狹小的室內,氣溶膠持續存在的時間比在新鮮空氣中更長。公開信中寫道:「在步行區戴口罩,然後在自家的客廳不戴口罩喝咖啡聚會,這不是我們作為專業人士所理解的防疫。」但氣溶膠研究協會也強調,這封公開信應該被理解為對相關辯論的一種補充,並不包含新的研究數據。
德國之聲詢問負責疾控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但該所不願就公開信的內容表態。
RKI僅表示,相關議題的討論不只有針對在公園或徒步區的感染風險,還要考慮前往這些地點的路途,例如搭乘公車或地鐵。但基本上,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在官網上關於新冠病毒的介紹中寫道:「整體而言,戶外傳播的情形較為少見。在戶外若保持社交距離,因為空氣流動造成病毒傳播的幾率極低。」
為何戶外感染的幾率較低?
無論是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還是變異的病毒,在室外感染的概率都明顯低於室內。氣溶膠,即空氣中極小的液滴,在新冠病毒的傳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據專家介紹,這些氣溶膠在室外的危險性減少得更快。
"這與室外的空氣流通性更強有關,有空氣流動,當然就會造成稀釋效應,「波昂大學醫院衞生與公共衞生研究所所長穆特斯(Nico Mutters)對德國之聲表示。
萊布尼茨對流層研究所的氣溶膠研究員比爾吉特‧韋納(Birgit Wehner)也表示,呼出的液滴在室外會更快地乾燥,然後也會更快地被稀釋。不過,韋納參與聯署的氣溶膠研究學會一份立場性文件指出,尤其是在彼此距離很近的大規模聚集人群中,即使在戶外也不能排除感染可能性。
所以就算是在戶外,人們之間也必須保持1.50米到2米的社交距離。"如果你不保持這種距離,如果你面對面地看著對方,大聲地說話、唱歌、喊叫、吐痰,那麼你就可能通過飛沫感染而不是氣溶膠感染,相當於病毒被噴到你臉上。"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雷(Alexander Kekul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如此表示。他因為經常在媒體上批評聯邦政府防疫措施而廣為人知。凱庫雷認為,必須在不過度限制生活的前提下應對新冠病毒。
這位病毒學家表示,普遍的社交距離規則也適用於病毒變種。凱庫雷強調:"變種病毒不會飛得更遠,這一點非常重要。" 他說,它們的傳染性更強一些,但就防疫措施而言,沒有任何區別。
有鑑於此,人們最好避免彼此親吻或擁抱。但是其他日常行為,比如人與人擦肩而過,在戶外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有研究結果證實,在戶外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很低。例如,中國一項研究指出,在7324例感染報告中,只有1例發生在戶外。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也在其網站上寫道,戶外傳播總體而言非常罕見。
風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傳播病毒的作用?
"風越大,你產生的氣溶膠就更可能被吹走,"氣溶膠研究者和物理學家紹伊希(Gerhard Scheuch)解釋說。
社交網路上一再有人發布這樣照片:許多人三五成群坐在一片草地上。但紹伊希表示,對於這樣的場景也不必過於恐慌:強風把氣溶膠帶到那麼遠的地方,導致另一群人也被病毒感染,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前提是,兩群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紹伊希甚至認為這種情況 "絕對無害"。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表示:"光是身體的熱量就會產生一定的氣流,通常會像煙囪一樣往上走。" 因為大多數時候,人類37度左右的體溫比外界溫度高。"溫暖的空氣會上升,氣溶膠霧也隨之上升。"
伊朗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沒有證據表明COVID-19可以通過風傳播。
天氣冷暖對病毒傳播有影響嗎?
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科學的結論性答案。例如,美國研究人員對中國溫暖、寒冷、乾燥和潮濕地區的感染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氣候條件與感染人數之間沒有相關性。
但奧地利的一項研究證實,紫外線輻射可以破壞病毒。"不過,在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感染上,紫外線輻射可能也只有很小的影響。"研究人員還是強調,因為感染可以在幾分鐘內發生。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的專家們說法也不盡相同。穆特斯表示,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溫暖季節戶外感染的風險比寒冷的季節要小。"比如說,雖然夏天的紫外線輻射普遍較高,但通過雪地上的反射,比如滑雪時,紫外線輻射就會達到更高的水準。所以,無論天冷天熱,對傳播的可能性並沒有強烈的全面影響,"穆特斯如此解釋。此外,無論是溫暖地區還是寒冷地區,世界各地都出現感染病例,
病毒學家凱庫雷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表示,即使在氣候溫暖的國家,感染也不都是發生在室外,而是發生在室內。"正是因為人們經常待在有空調和風扇的室內"。
跑步的人潛在傳染性更強嗎?
專家們認為,即使在戶外與作運動的人相遇,只要保持最低社交距離就足夠了——即使對方的呼吸更深,釋放出更多的微粒也沒有關係。
氣溶膠研究員韋納告訴德國之聲,"如果一個慢跑者只是在短時間內從你身邊跑過,即使距離很短,風險也很低"。
紹伊希也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人們也要經過幾分鐘的親密接觸才能被感染。所以他不認為足球、籃球等接觸性運動在室外有什麼問題。"當你使用更衣室換衣服或者你必須使用洗手間時,問題就出現了。這些都是危險區域。必須注意確保這些區域通風良好。"除此之外,可以在室外保持必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放鬆限制措施。
荷蘭去年的一項研究則得出相反結論,應該與作運動的人保持更大的距離——對於自行車運動員來說,最好應該保持20米的距離。然而,這項研究本身具有爭議性:它是在模擬風洞中進行的,而不是真實條件下。
遇上吸煙者是否更加危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表明二手煙與更大的感染風險有關。但去年,西班牙政府宣佈室外公共場所都禁止吸煙,成為頭條新聞。不過,這一規定只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無法保持兩米距離的地方。
氣溶膠研究專家紹伊希表示,如果保持這個距離,吸煙者並不比不吸煙者更具潛在的傳染性。他解釋說:"吸煙不會造成病毒排放更多"。醫學專家穆特斯也表示,吸煙者本身並不比其他人更容易得上新冠疾病,也不是更具有潛在傳染性。
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說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吸煙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的風險更高。
在戶外戴口罩有意義嗎?
在戶外,如果不能保持最小的距離,戴上遮掩口鼻的口罩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在人與人之間距離比較近的大規模人群中,沒有迴避空間的時候。
穆特斯表示,例如在很難保持社交距離的演唱會上,口罩肯定是有意義的。韋納也認為:"如果你站在公車站、排隊時,與人近距離感到不自在,那佩戴口罩當然是一件好事。」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