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殤》、六四、趙紫陽「解凍」
2014年2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月5日上午10多,中國內陸媒體《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在其新浪微博帳號上發出一條附圖片訊息:"天還挺冷,但立春了!想想春晚的'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再看看這幾天百度的悄然變化,這都是大地復甦的訊息";其所附圖片為百度上"解凍"的"八九民運"期間學生在天安門前示威、及"六四事件"發生時的一些圖片。早在1月30日除夕夜時,何剛就曾截屏央視春晚畫面,表示聽到"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時的驚訝與感動。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為中國大陸最早的政論紀錄片《河殤》的片頭曲,這部紀錄片對中國的"黃土文明"進行反思和批判,也表達對西方民主文明、市場經濟的嚮往。1988年6月該片首播後曾引發"河殤熱",被認為是"八九民運"的思想先導;1989年"六四事件"後,隨著中國官方對該事件的定性、及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軟禁,這部片子也遭到批判和禁播。總撰稿人之一的蘇曉康在"六四事件"後被指為"資產階級自由化頭目"、"八九民運幕後黑手",遭中國政府通緝,目前蘇曉康流亡美國;另一撰稿人王魯湘因此入獄,目前在香港《鳳凰衛視》任職。多年以來《河殤》與"八九民運"、"六四事件"等都為中國大陸"政治敏感詞",相關內容在內陸網站上也一直遭屏蔽和封殺。至於《河殤》片頭曲在政治審查嚴格的春晚上出現,是審查者疏忽還是有意放行?
就在幾天前,北京資深媒體人曾向海外"明鏡網"透露,包括百度搜索、優酷、新浪等網路,突然解封關於趙紫陽的部分內容,趙紫陽夫人梁伯琪於2013年12月25日去世,相關內容也可以查到。
"解禁部分內容,試探民意,為壓製做鋪墊"
德國之聲嘗試在百度檢索"河殤"、"六四"、"趙紫陽" 等多個關鍵詞,其中《河殤》的相關內容全部開放,包括此次春晚上出現《河殤》片頭曲的內容;但後兩個關鍵詞都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只是部分解封內容。當何剛發出"大地復甦"訊息時,既有網友回復"你們真的想多了,因為網管辦在放年假。"
"八九學運"前學生領袖吾爾開希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表示春晚民歌的審查,可能是一種疏忽,或根本未建立該首歌曲與《河殤》之間的聯繫。另外今年是"六四事件"25周年,面對海內外已經或即將發起的各種六四紀念活動,中國官方定會制定出一些應對策略,不能排除部分內容的解禁,也為官方策略的一部分,既通過這些內容在六四到來之前試探民眾反應。
但吾爾開希認為這種試探不代表放開,而是為更為隱蔽和全面的壓製做鋪墊:"眼前中國政府還是會以壓製作為面對'六四'這個問題的主要作法,就是壓制,絕對不會鼓勵更不會和我們的聲音合成同一個聲音。20多年來,中國政府表現出每次的一點'鬆動'都讓一些人很激動,甚至想著會帶來一種思潮或改變,這麼多年的教訓總應該學會了,共產黨所有的鬆動都是被迫的,如果知道了這點之後,期待自上而下改變是不現實的。"
"大地遠未復甦"
吾爾開希也表示,公眾之所以對標誌性事件很敏感,主動在萬千訊息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很多時候是加入了美好願望,這些美好願望中有歷史情結,也有對執政層推進改革的期待,而"六四"等問題的解禁也成為執政層是否會推進改革的風向標之一。
吾爾開希也認為,透過自己的觀察,習近平為首的執政層,對這些和政改相聯的關鍵問題的處理上,從表面上看將更寬松,實際上是對觸及其核心利益的問題更為"精準控制",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大地遠未復甦":"習近平上台後的動向,有人感覺他更'緊',我感覺他是更'精'了,比如對'六四'等政治話題,他們處理的態度有可能相對寬松,這種策略對中國未來政治方面發展,在某種方面松綁是有可能的,但不要誤解'某種程度的松綁'就是政治改革,其實是只在專政的過程中比較符合國際上的一些價值標準,比如過去全面封殺政治言論的作法可能會改變,但不能解讀為官方已經好與中國的民運人士、六四人士進行和解,全面進入政治改革。"
作者:吳雨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