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伊朗人:中國應該押注變革
2022年11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2歲伊朗女性阿米尼(Jina Mahsa Amini)遭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距今已過了兩個多月,而全國各地的抗議浪潮還在持續。西方國家譴責伊朗鎮壓和平抗議,但俄羅斯和印度等主要國家卻未對伊朗的暴力事件作出評論。中國也一如既往,以「不干涉他國內政」為原則冷眼旁觀。在11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非正式會議上,中國與俄羅斯將伊朗當局鎮壓抗議活動描述為內政問題。
正因如此,伊朗政權的批評者將中國政府視為德黑蘭領導層的重要盟友,對北京持負面態度。伊朗反對派流亡人士2019年成立的「伊朗過渡委員會」顧問巴拉提(Mehran Barati)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在國際關係中關注的都是國家的領導人。人民的意見是次要的。在君主統治期間便是如此。」
德黑蘭尋求中國支持
近年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尋求強化與中國的關係,以緩解來自西方制裁的壓力。宗教及政府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因此大力推動「向東看」外交政策。在此背景下,2021年3月,時任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德黑蘭簽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
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積極推動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其繼任者萊希也將加強擴大與中國合作視為伊朗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
然而,中伊簽署合作文件遭到輿論、社群網站及專家的大量批評,認為這不符合伊朗國家利益,「出賣伊朗給中國」的說法廣為流傳。
伊朗的抗議活動正主導當前的政治議程。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稱其為「革命」。許多觀察家認為,伊朗不會重回抗議活動發生前的日子,國際社會必須適應一個新的伊朗。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將如何繼續與伊朗合作?
巴拉提表示,原則上中國希望與伊朗建立良好關係。「中國想要通過經濟合同,長期內接收美國在中東地區留下的所有政治地位。這與北京的絲綢之路戰略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中國是伊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2022年前7個月的雙邊貿易額為96.6億美元,其中伊朗出口約佔一半,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四分之一。
雙邊關係在軍事領域上也有所發展。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戈裡(Mohammad Bagheri)2022年4月底與中國防長魏鳳和在德黑蘭宣佈,兩國在阿曼灣舉行聯合軍演。
「不要押注輸家」
政治專家巴拉提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對伊朗的民主制度不感興趣,但對一個穩定的制度感興趣。「可以給中國以下建議:在伊朗脆弱的體制下,你無法締結安全的經濟和安全協議。但如果伊朗有一個強大的民主制度,你們能制定一個受到社會認可、長期安全的合同。不值得擁抱失敗者不放手。」
但中國政府擔心伊朗抗議運動若取得政治成功,可能對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制構成威脅。
生活在柏林、致力於記錄伊朗政治犯的《伊朗監獄地圖》項目負責人阿敏‧裡希(Amin Riahi)表示,這樣的擔憂毫無根據:「文化相似性是革命向其他國家傳播的必要條件。伊朗和中國之間並沒有這樣的相似之處。」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