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涉協助俄軍工產業 20家中港企業遭美制裁

2024年5月2日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及國務卿布林肯不久前剛結束訪中行程,美國政府5月1日便以涉及協助俄國在烏克蘭的戰爭為由,制裁近300名個人及實體,其中包含20間中國及香港企業。中國表示反對,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敦促美國停止對中企進行單邊制裁。

https://p.dw.com/p/4fPXs
美國財政部及國務院以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行動為由,宣佈制裁多間中國企業。(資料照)
美國財政部及國務院以協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行動為由,宣佈制裁多間中國企業。(資料照)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財政部及國務院週三(5月1日)以協助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為由,宣佈制裁近300個對象,其中包含中國的企業。這波行動成為俄烏爆發衝突以來,美方對涉及中國企業最大規模的制裁之一,也反映拜登政府如今越來越擔心中國等國為維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提供關鍵協助。

週三宣佈的制裁對象包括中國「衡水和碩纖維素有限公司」及「衡水元展貿易有限公司」,這兩間企業被指控向俄羅斯出售可用於生產火藥及火箭推進劑的原料——硝化纖維素。

另外,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中企「巨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向俄羅斯出口用於生產無人機的產品,如螺旋槳、發動機和感測器;「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同昇科技有限公司」也名列制裁名單,其中武漢高芯涉及幫俄羅斯軍用光學製造商生產紅外線探測器。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表示:「財政部不斷警告,為俄羅斯戰爭提供物質支持的企業將面臨重大後果,而美國今天對近300個目標落實了這些警告。」她主張,此次的制裁行動將透過打擊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和為其提供物資的網絡,進一步打斷、削弱俄羅斯的戰爭行為。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今年4月訪問中國。(資料照)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今年4月訪問中國。(資料照)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

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指出,中國企業為俄羅斯戰爭提供物資,是美國政府最高層的關注焦點。「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關鍵零件的主要供應商,而俄羅斯正在藉此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如果中國停止支持這些物品的出口,俄羅斯將難以維持其戰爭。」

中國:依法依規監管

北京發出回應,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抹黑和遏制中國,停止肆意實施非法單邊制裁……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週四再次表示中方 「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並表示有權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 「正常的 」貿易關係。這位發言人指出:「中國一貫堅決反對美國對中企實施非法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稱,中國政府依法依規對軍民兩用物品出口進行監管,中俄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重申中方「堅決反對」所謂「非法單邊制裁」。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則未回應置評。
耶倫今年4月前往廣州和北京時曾警告中國官員,「不得為俄羅斯戰爭提供物質支持,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外交部長王毅會晤時,也就此議題對北京施壓,「如果沒有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難以持續」。

當時布林肯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向中方重申美國對中國為俄羅斯供應零件,為俄方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提供動力一事「深感擔憂」,並直指中國是機械工具、微電子產品、硝化纖維素的最大供應方。相關產品是製造砲彈、火箭推進劑及其他軍民兩用物品的關鍵原料,而莫斯科正藉由這些物品來強化自身國防工業基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4月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資料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4月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資料照)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POOL/AFP/Getty Images

名單未見中國銀行

雖然美方新一波制裁名單中包含多加中國及香港企業,但並未涉及任何中國銀行。

此前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在擬定製裁草案,欲切斷部分中國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連結,藉此阻止北京為俄羅斯軍工生產提供支持。

一名美國官員向路透社表示,美方雖然已初步討論了對部分中資銀行實施制裁,但尚未制定實施此類措施的方案,短期內還沒有對中國的銀行實施制裁的計劃,且希望透過外交手段避免採取此類行動。

儘管如此,路透社早前報導披露,已有中國大型銀行因擔心受到美國制裁,開始限制涉及俄羅斯交易的款項;部分中國公司嘗試透過邊境的貨幣經紀人或加密貨幣來結算貨款,也有企業完全退出俄羅斯市場。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