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稱公僕「也是國家公務員」 民主派斥淪黨幹部
2020年6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上任的香港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周日(7日)表示,香港公務員同時是「國家公務人員的一員」,履行職務須考慮此「雙重身份」。
言論引起極大爭議,聶德權周一(8日)在電台節目上澄清,周日是「出於苦心」才提出「雙重身份論」,強調香港公務員全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公務人員」,是一個身份,而非雙重身份,稱公務員從要國家層面去思考向來是「不言而喻」。
民主派:言論令公務員淪內地干部
但這個解釋無法為事件降溫,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批評,「一種身份論」比「雙重身份論」更嚴苛,是「只談一國,不提兩制」。他指出,《基本法》及《公務員守則》沒有提及特區的公務員是「國家的公務人員」的角色,批評聶德權的演繹令公務員淪為內地干部,要求本地公務員考慮國家利益制訂本地政策,不單不符現有公務員的制度,更令內地和本地公務員由「一國兩制」變為「一國一制」。
建制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則表示,公務員的僱主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務員的角色已從僱主身份顯而易見,指公務員作為「國家公務人員」的身份「過往講得比較少」,聶德權只是把公務員的應有責任向社會說清楚,對公務員而言也是好事。
中國公務員法:黨管幹部
人口700多萬的香港有18萬公務員,去年反送中運動,有公務員參與集會或以匿名身份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過去一年更有逾40名公務員涉非法公眾活動被捕。有分析指,港府是配合北京政策,收緊對公務員的政治要求,提升效忠意識。
若香港公務員同時是中國公務員,則可能變成為黨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四條規定,公務員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另有篇章寫道,將思想政治情況作為監督的主要內容,不得散佈有損中國共產黨聲譽的言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研宣誓効忠政府 挺國安法「理所當然」
綜合多家港媒報導,聶德權周日出席民建聯政策諮詢系列圓桌會議時提到,港府會加強培養公務員的國家觀念和意識,並正研究公務員是否須宣誓効忠政府,正探討宣誓形式、違反誓言的後果,立法會7月休會前會滙報進度,有定案會盡快實施。
他日前接受中聯辦旗下《文匯報》訪問時則強調,香港公務員「支持國家層面的國家安全立法工作屬理所當然的」。他直言,由於香港在有關方面的意識不強,故現有培訓資料不足,「很多時候只會想到香港特區,欠缺從國家層面思考的意識」。
有關公務員的言論自由,聶德權表示公務員可以在政策制訂過程中暢所欲言,但當政府作決策後,公務員需要一心一意支持推行,因此言行不會如普通市民般自由。
工會:効忠特區而非中央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回應稱,從沒聽聞「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員」稱號,形容聶德權的言論令事件複雜化,「原來我們只是子公司,還有一間母公司在前面」。他又說,公務員一直默默做事,如果被要求就政治性議題表態或違反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牽涉政治令同事很緊張和擔心,「會不會因為我將來講錯說話,影響國家聲譽就受到懲處?」。
新公務員工會主席顏武周對聶德權言論感到詫異和驚訝,他引述《基本法》99條列明,公務員効忠特區政府而非中央政府,質疑公務員若有雙重身份,當兩者有衝突時如何處理,「我們如何說服香港人,在執行政策時是以香港人利益出發為最大依歸?」。顏續指公務員本身也是香港市民,有權利和義務就社會和政治議題提出意見。
政治中立爭議
香港《公務員守則》規定公務員必須恪守政治中立,這個原則沿自英國政治中立的文官制度,確保在提供服務時一視同仁,按程序和法律辦事。
但這個自港英時期以來一直是被視為香港公務員金科玉律的原則,卻在反送中運動期間引起爭議。去年8月2日有公務員在中環遮打花園發起「公僕仝人,與民同行」集會,數以萬計民眾出席,為首次由公務員發起針對政府政策、而非抗議減薪問題的集會。
事件引起中國官媒及特區政府高度關注,港府在集會前一天引述《公務員守則》發表聲明:「公務員必須對在任的行政長官及政府完全忠誠,並須竭盡所能地履行職務,不得受本身的政治信念支配或影響。」
不過,出席集會、當年曾負責起草「政治中立」原則的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認為,政治中立原則是指當政府作出決定時,公務員不論個人立場也要執行,但不代表公務員不可以有自己的政見和立場,也不表示要接受政府的政治立場。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則撰文分析指,在民主體制下「公務員對行政長官完全忠誠」本來很合理,因為特首由人民選出,聽命於特首等同聽命於人民的選擇,是真正的服務公眾,可是香港的情況並非如此。
李澄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