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場不清?
2014年3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表示,迄今為止,中國擁有全球利益,但並非全球戰略家、或者全球玩家(global player)。他說,中國政府不會提出倡議,並推動結果。
儘管北京希望在全球站穩腳跟,但只要不涉及其"核心利益",其海外目標相當狹窄,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由於不涉及經濟利益,甘讓盟友俄羅斯扮演領導者角色。
分析認為,在這樣一種實用主義態度下,中國的影響力主要在近鄰的中亞和東南亞地區、以及非洲大陸不斷增加,特別在後者撥得頭籌。
與此同時,北京的外交辭令日益趨向籠統化,呼籲"冷靜"、"克制"和"政治解決"。李侃如說,但如今,迫於利益,北京不得不超越這些辭令,作出承諾,北京要提供安全措施和應急計劃。
難辦的烏克蘭
在烏克蘭問題上,一方面,莫斯科在克裡米亞駐軍,另一方面,西方支持反對派的過渡政府,而北京則出於利益衝突而難於取捨。
多年來,北京努力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出訪第一站就是俄羅斯,上月還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但另一方面,北京又一直強烈要求"不干涉別國內政",一方面是為了與部分國家政府做生意,但主要是阻止外國對中國國內抗議的支持。比如,北京一直駁斥西方國家對其西藏、新疆政策的批評。
上周,中國外交部再次表示,中方歷來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烏克蘭局勢走到今天這一步事出有因。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牛軍表示,烏克蘭局勢對北京來說很難辦,因此外交部才發表了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聲明。
在問及北京究竟是支持莫斯科的行動,還是視之為一種干涉,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未作出說明。
矛盾的中國
不過,北京並非沒有全球雄心。習近平上任時的口號即是"中國夢",復興古老文明曾經的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張,從中東到非洲到拉美,甚至在衝突地區如阿富汗和伊拉克。北京希望獲取能源、資源,來滿足世界最多的人口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這也使得中國政府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來保護供給通道以及海外企業及員工。比如,與烏克蘭這樣一個並非主要的貿易夥伴其雙邊貿易額去年也已達到110億美元。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賈慶國表示,北京正開始認識到參與國際事務的好處。他指出,在中國國內,圍繞是否本該干預2011年利比亞革命引發一場辯論。支持者認為,如果當時北京採取干預,如勸說前獨裁者卡扎菲(Moamer Kadhafi)做出讓步,受到西方支持的這場利比亞革命可能會避免。利比亞是中國的石油供給國之一。
但賈慶國表示,北京必須提高外交政策能力。他說,中國並沒有較廣泛的戰略,其外交政策時常表現得模糊和前後不一。"中國既是發展中國家,也是發達國家;既軟弱,又強大;既貧窮,又富有;既普通,又是超級大國。因此,其利益也常常相互衝突。"
來源:法新社 編譯:苗子
責編:洪沙